甘不剌
见“甘麻剌”(482页)。
见“甘麻剌”(482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年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布尔哈卫,并说清代有布尔哈渡在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西30里老城)西120里。
契丹语音译。本意为“孝”,亦引伸为“敦睦”。《辽史·国语解》作“得失得本”。契丹小字《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中“孝”,音近“赤寔得本”,可证“得失得本”误。石敬瑭为报答耶律德光援立之恩,遣刘
书名。壮族农民起义记略。一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十寨”,有时称“八寨”,指分布于今广西忻城、上林、来宾一带的思吉、周安、落洪、古卯、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及龙哈、布咳等地,为壮
见“察罕丹津”(2474页)。
宋代五姓蕃之一方蕃首领。领地在今贵州中南部。熙宁元年(1068),入朝献方物,授静蛮军并节度使。六年(1073),与龙蕃、罗蕃、石蕃890人同入朝,贡丹砂、毡、马等,神宗赐以袍带、钱帛。其后比岁皆献。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碌曲县西仓乡和拉夫关乡。南接双岔部落,北邻夏河县阿木去乎部落,西界青海河南蒙古达日部落。“西仓”,藏语音译,意为“吉祥窝”。约14世纪时,萨迦王朝从西康派一户至此管理该地,生2子,后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觉拉寺。在青海囊谦县。元代由巴绒噶举派僧人隆热帐巴坚赞建,初位于澜沧江南岸之则地方,后移北岸之觉让嘎,再迁今址觉拉。原有扎西寺、孔来寺等子寺。原有4个活佛系统,均由隆热帐巴坚赞所派生
清末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字星桥。初由贡生累官道员。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安徽按察使,后5年,迁布政使,旋署巡抚。三十一年(1905),迁新疆巡抚。宣统二年(1910),召回京。著有《新疆奏稿》。
用狍子头皮制作的帽子,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为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猎民传统狩猎用帽,分别称※“梅塔阿功”、※灭塔哈”、※“阔日布恩出”。制作不尽相同,详见各条。
明朝镇压府江两岸瑶壮农民起义纪事。1篇。明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汉族)撰。作于隆庆二年(1568)十二月作者为广西兵备佥事任内。内容记府江(即漓江从桂林到平乐的一段)两岸瑶、壮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