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皮筏子

皮筏子

亦称筏子,古称革船。黄河中、上游一带回、东乡、保安、撒拉、汉等民族传统水上运载工具,以兰州一带为最多。由来已久。据《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曾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旧唐书·东女国传》亦载:用牛皮为船以渡。分羊皮筏与牛皮筏两种,羊皮筏多用山羊皮制作。将牛羊宰杀后,完整剥下皮张,经过浸泡、曝晒、去毛净皮,灌入适量的食盐、胡麻油和水,揉制加工,皮呈红褐色,用细绳将四肢(留一肢作充气用)及颈缠牢,成皮袋,此称“浑脱”。唐李筌《太白阴径·战具篇·济水具》云:“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于胁下,可以渡也。”最初,填以羊毛、干草的充气皮袋均单个使用,唐代称之为“草囊”。后将若干草囊并在一起,架上木椽,以绳捆成整体,称之为皮筏。组筏时,对皮囊口吹气,扎好袋口,或十余只,或二三十只缚在木杆上组成一筏,亦可连接数筏至数十筏为一体。大者一般可载数千斤乃至数万斤。由水手操作顺流而下,但不能逆流而上,故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据史载,元初征大理时,以皮筏渡金沙江。嘉靖年间,明朝政府曾在东乡梨子山下的洮河上开渡口一处,用以运货载人。用皮筏摆渡,沿用至今。

猜你喜欢

  • 巴赫什

    源自梵文,意为“书写员”、“录事”。当回鹘文在突厥语各部族通行时,用来称呼通晓回鹘文的录事。※叶尔羌汗国时期为汗的私人秘书、近臣。与蒙元时期之“必阇赤”,清代之“笔帖式”或“笔且齐”相同。

  • 离石

    见“左国城”(458页)。

  • 金宣宗

    见“完颜珣”(1145页)。

  • 羊茶贸易

    光绪以前一些蒙古地区尚存在以羊和茶代替货币进行交易的情况。牛、马、骆驼等大牲畜,对零星支付不方便,而羊便于用作小额交易的支付,且牧民手里经常有,数量也多,用以代替贷币比较方便。用茶作为货币能长期保存,

  • 八立托

    蒙古斡亦剌部贵族、蒙元皇室驸马。又译不儿脱阿。其名见于《释迦院碑》。汉文碑铭称“奉佛驸马八立托”,蒙文碑铭作Barstoge。据《史集》载,为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之孙,※脱劣勒赤与成吉思汗女扯扯干

  • 统叶护可汗

    ?—628唐代西突厥可汗。又作叶护可汗、统叶护。阿史那氏。※射匮可汗弟。唐武德(618—626)初,兄死,继汗位。勇而有谋略,执政后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伐罽宾,移汗庭于石国北之千泉(今楚河西岸),拥

  • 伊尔库鲁卫

    见“亦儿古里卫”(874页)。

  • 拾贲敕文

    见“封敕文”(1582页)。

  • 马守真

    1633—1722中国伊斯兰教教派穆夫提门宦的创始人。道号“豪祖勒提·伯什勒力·勒比尼”。甘肃临洮人。回族。幼家贫,以务农、经商为业。后从事运输业,被称为“脚户哥”。康熙十二年(1673),赴西宁拜穆

  • 热西丁

    ?—1867清代新疆维吾尔族阿訇。旧译陆希武田。库车人。和卓谢伊合尼札木丁第三子。同治三年(1864),库车农民发动反清起义,杀办事大臣萨灵阿以及库尔班等伯克,欲迎奉原叶尔羌阿奇木、库车郡王爱玛特,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