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禁公禁母

禁公禁母

解放前海南岛黎族地区被诬指能以法术咒人致病或致死的人。多为中老年人,男称“禁公”,女称“禁母”。据说前者禁人的做法是斩下鸡头或蛇头用树叶包裹起来,称“禁包”,对被禁的人点名道姓地念咒语,然后把“禁包”埋在别人的坟地,此人便会得病至死。后者是身上附有一种恶魂,或称“禁鬼”,经常离体徘徊在十字路口或别人家门,碰上就会得病。染疾者得请“道公”或“娘母”来施法解除;致病的“禁公”、“禁母”也是由请来的“道公”、“娘母”瞎说,被诬陷的皆贫苦农民。被诬“禁公”者甚至会遭杀害, “禁母”得请“道公”用“三黑血”(黑羊、黑狗、黑鸡)洒其身上,用红藤叶扫身驱鬼并被驱赶至河里洗澡,把身穿衣裙脱下让河水冲走,换上新衣,回家闭门3天,这样就能洗掉“禁鬼”,净化灵魂。解放后逐渐废除。

猜你喜欢

  • 忽答

    蒙古语音译,意为“姻亲”,《华夷译语》作“古答”,称为“亲家”。古代蒙古社会中姻族间泛用的一种称谓和婚姻习俗。凡男女缔姻,双方氏族男性成员之间互称忽答,彼此有义务互相援助,并长期联姻,互相聘嫁。如,弘

  • 四獒

    又作“四狗”。蒙古语称“朵儿边·那孩思”。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开国功臣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的共称。成吉思汗赞誉其四人“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故有是称。凡临阵,四人

  • 奈曼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十九世裔孙额森伟征诺颜始称所部之名,以成吉思汗曾平定乃蛮部,故名。后金天聪元年(1627),子衮楚克,号巴图鲁台吉,因避察哈尔林丹汗之侵虐,率从子鄂齐尔及部众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

  • 永邵卜

    见“永谢布万户”(639页)。

  • 蒲类海

    西域古湖名。见《后汉书·班超传》。《汉书·西域传》作蒲类泽。《旧唐书·地理志》:胡人称婆悉海。清《西域图志》作巴尔库勒淖尔。即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西汉本始三年(前71年),汉蒲类将

  • 捷连乌特

    见“特楞古特”(1874页)。

  • 中英新订藏印条约

    1904年英军上校荣赫鹏强迫噶尔丹寺长罗生戛尔曾等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清政府不予批准,为挽回主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等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专

  • 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

    清官署名。见“西布特哈”(701页)。

  • 优异世管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佐领世职制之一种类型。世管佐领中,原立佐领人具有一定劳绩者。《清通志》卷68载:“其率众归诚,功在旗常、得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八旗满洲中,计有5个。其承袭办法:原立佐领

  • 拉拉山卫

    见“刺山卫”(15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