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秋千

秋千

朝鲜族妇女传统的娱乐游戏。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于木架或树上悬两绳,下拴横板即可。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前后摆动,谓之荡秋千。秋千架一般高11米,上宽2米,下脚宽3.5米。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间苍田妇盛为秋千戏”。此俗相传始于朝鲜三国时期。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年轻妇女唯有端午之日才准出门。故于是日身穿鲜艳民族服装,来到游戏场地,荡起秋千,尽情娱乐。此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已演变为一种体育项目。有的在秋千板下拴一条标有尺寸的绳子,量高度而取胜;有的则在高5米处左右挂花或铜铃,以踢到花或碰响铜铃次数的多少决胜负。该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勇敢意识,倍受朝鲜族妇女青睐。其他民族虽也有此类游戏,但均不如朝鲜族那么普遍。

猜你喜欢

  • 兴滚河

    即“恒滚河”(1723页)。

  • 刘曜

    ?—329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国君。318—329年在位。字永明。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族子。史称其聪慧好学,广览书志。善属文,工草隶,雄武善射,好兵书。历任刘渊、刘聪、刘粲三朝

  • 伏连筹

    ?—529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又作休留茂、休留残、休留成、休留代。姓吐谷浑氏。※度易侯子。北魏太和十四年(490)父卒,嗣立。受南齐封为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因违魏孝文帝之命,称疾不

  • 傣哪

    族名。又作“傣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傣族的自称。“哪”系傣语音译,意为“上面”。因德宏位于西双版纳北部,按地理位置为上面,故称。参见“傣”(2242页)、“傣族”(2244页)。

  • 白鹤山抗英斗争

    清代傣族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斗争。清光绪十六年(1890),英侵略者以“勘探队”为名,从缅甸分两路侵入中国国境。北路沿萨尔温江入尖高山,企图窜入云南省德宏地区;南路由斯格德率领,经澜沧、西盟抵

  • 段易长

    即“段正兴”(1696页)。

  • 桌子山岩画

    内蒙古乌海市附近桌子山发现的岩画。共有5处。经研究认为大部分是产生于相当夏、商、周的青铜时代。主要系动物和骑马人图形等。其中有神、灵头像、太阳纹图案、重圈纹图案和各类人面图案,从凿痕判断,有的是用铜器

  • 半截山摩崖

    见“女真海龙摩崖”(148页)。

  • 马骀画宝

    书名。近代回族画家※马骀著。收作者画稿千余幅,共三册,1928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由画家黄宾虹作叙,复有康有为、但懋率、张大千为之题词。书中于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之画,无不兼备,乃当时最完备和

  • 关门节

    亦称“进洼”,傣语作“毫瓦萨”。云南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当夏历六月中旬),从这天起至※开门节的3个月为安居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