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诸族人的泛称。又作“”。一说“”为契丹字,“”为汉字,用时相混;一说汉字“”是契丹字“”的译字;一说两字皆是汉字,“”为正宗,“”为俗写体,或为别字。“”字最早见于《楚辞》。其音诸说纷纭,据《广韵》音“居黝反”,另说有纠(“”字的俗写体)、军(“军”字对音,失去鼻音)、又、主、主因、哈喇、出、查、札、敌等。《辽史·国语解》称:“糺,军名。”“遥辇糺,遥辇帐下军也。”《百官志》录有“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遥辇糺军”、“各部族糺军”、“群牧二糺军”等;《部族志》有“边防糺户”之载;《金史·兵志》记:“东北路部族乣军曰迭刺部、曰唐古部,二部五乣。……西北、西南二路之乣军十(实为九),曰苏谟典乣、曰耶刺都乣、曰骨典乣、唐古乣、霞马乣、本典乣、萌骨乣、咩乣、胡都乣,凡九。”元代亦置,《黑鞑事略》:“其军……五十骑为一纠。”是称之义,诸家所说不一。一说,为对北方杂居各族人的泛称,各代具体内容又有不同,辽时专指北边被征服各族人(不包括汉人、渤海人);金代指汉人、渤海人、契丹人之外的北边各族人,包括蒙古草原各族人等;蒙古时指包括契丹、女真、汉人等在内的北方被征服各族人。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称糺军;一说,“”军是辽金以边地诸部组织的军队,除征战外,以游防镇戍为主:一说糺即“军”意,“五院糺”即“五院军”,因契丹保持部落生活习惯,各部族即是生产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兵民合一,故“”有时也指“部”,至金元时代,涵义有变化,糺军专指原辽朝统治下各部落人组成的军队。

猜你喜欢

  • 梅那国

    西夏国号。甘肃安西榆林窟第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民称谓minyak之对音。

  • 登利可汗

    见“伊然可汗”(810页)。

  • 街子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生产和交换发展自然形成的定期初级市场。即集市。一般是选择一块较为平坦适中的地点,作为交易场所,初无店,亦无其他设施。每逢街日,附近各个村寨的人(包括不同民族)携带自己生产或采猎

  • 段思平

    893—944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创建者。白族。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为白蛮大姓。世为南诏大臣。六世祖※段俭魏(段忠国),为南诏王阁罗凤大军将,败唐军有功,升清平官。四世

  • 四柱棚

    见“德利”(2517页)。

  • 达什

    ①(?—1752)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亲王※车凌乌巴什兄,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岳父。初隶准噶尔,统领一昂吉。乾隆十五年(1750),因准噶尔部内争中支持喇嘛达尔扎,为达瓦齐、阿睦

  • 神士懑

    金宗室。女真族。完颜氏。银青光禄大夫胡速鲁子。年15,事太宗为左奉宸。皇统二年(1142),充护卫,授武器署丞,累官肇州防御使。大定(1161—1189)初,为元帅右都监,曾率部参与镇压契丹起义军。后

  • 赛堪卫

    见“塞克卫”(2408页)。

  • 札鲁特左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麓。牧地东至科尔沁界,西至札鲁特右翼旗界,南至科尔沁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天聪二年(1628),部长内齐偕色本等率众归附后金。顺治五年(1

  • 彭元锦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丙怀,号衷白。土家族。万历十五年(1587),袭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职。二十五年(1597),明廷调永顺司士兵万人援辽东抗女真人。请自备衣粮听调,既而支吾,有要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