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考姆孜

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作弦。用手指弹奏。常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亦与“多兀勒”(手鼓)、“巴斯”(铜钹)等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威武雄壮的战争进行曲,以鼓舞士气。后随着古柯尔克孜(黠戛斯)人与唐朝关系的密切,流传至内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把这种乐器也带到新疆、中亚、克什米尔、波斯及阿拉伯等地区。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曾发现4根铁弦的一种考姆孜。目前,居住在帕米尔地区的柯尔克孜人中,仍流传着这种考姆孜。在民间,一般用三弦考姆孜,长约65—70厘米,无琴器(琴轸),琴腹为木板音箱,弦为羊肠丝,调试多通过弦轴松或紧弦达到适当音度。既可独奏、伴诗,也可用于对唱、合唱、舞蹈等。无论在马背上或毡房里都可随时随地进行弹奏,被称为“万能乐器”。

猜你喜欢

  • 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

    官署名。民国时期管辖松(潘)茂(县)地区(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地)的行政机构。1927年建立,辖地包括松潘、理抚边(今小金县的一个区)、绥靖、崇化(以上两地为今金川县)三屯广大藏、羌、回、汉地区。统

  • 天全六番招讨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合天全、六番二招讨司置。秩从五品。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初,以前土官高英、杨藏卜为正、副招讨。是年,高英遣子敬严等入朝贡方物,洪武帝赐以文绮、龙衣等。二十一年(

  • 索诺木结布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任噶伦。道光十一年(1831),因查办※商上地亩赋税出力,赏三品顶带。十六年(1836),剿办博窝军务有功,赏花翎。十八年,恩赏二品顶带。二十一年(1841),督办军务,征

  • 北周律令

    南北朝时期北周法令总称。亦称“后周律令”。北周初期,宇文氏沿用※“大统式”(西魏制定的行政法规)。武帝宇文邕时命廷尉卿赵肃、拓跋迪等撰定法律。保定三年(563)颁行,称为《大律》,凡25篇,即刑名、法

  • 弩尔哥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可黎可足

    唐代吐蕃赞普。即赤祖德赞,又名日巴坚。参见“赤祖德赞”(1014页)。

  • 蒲察胡盏

    金初将领。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人。女真族。蒲察氏。年18从军,袭父为谋克。天辅(1117—1123)间,从完颜娄室迎战西夏兵3万于天德路,以兵3百败敌两千。天会三年(1125),金军攻太原,以所领千户

  • 于栗䃅

    北魏大臣。代人。鲜卑万忸于氏(后改于氏)。少习武,善骑射。登国(386—391)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皇始(396—398)初,与宁朔将军公孙兰率骑二万,潜自太原,袭后燕慕容宝于中山。以功进假新安

  • 金门

    瑶语音译,意为“山人”。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云南屏边、元阳、师宗、江城、景东、墨江、勐腊、河口、砚山、富宁、广南、邱北、西畴、马关、麻栗坡和广西防城、巴马、田林、上思、那坡、凤山、凌云、百色、西林、宁

  • 曲松

    参见“三教理”(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