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国时,魏、蜀争夺凉州。魏黄初初年(220),魏已据凉州大部。蜀除不断出兵与魏战于武都、汉阳、南安、陇西外,还开辟沿白水江、白龙江流域羌中地区以通湟中的道路,沿途建立据点,
见“移剌古与涅”(2069页)。
18世纪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和田人。自幼好学,曾取道莎车到喀什噶尔(今喀什)读书。作品有《格则勒》等。主要以爱情为题材,也写过不少劝人忠诚向善、争取和平的著作。其诗歌抒情、优美,语言通俗、明快,富有人民
?—1641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瓜尔佳氏,世居安楚拉库地方。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努尔哈赤遣将征瓦尔喀安楚拉库时,归附。后金天命六年(1621),随军克明辽东,授游击世职。天聪三年(1629
?—1332元朝大臣。又译伯达沙。蒙古察哈札剌儿氏。也可札鲁花赤(大断事官)※忙哥撒儿孙,帖木儿不花子。幼入宿卫,为博尔赤(司膳)。历事成宗、武宗。由光禄少卿晋同知宣徽院事、宣徽院使,遥授左丞相。仁宗
元代岭北行省三驿道之一。“木怜”蒙古语意为“马”,即马道。起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南的第二站,李陵站由此向西入和林驿道,经兴和路、大同北境,由丰州西北甸城谷出天山(今大青山),经净州、沙
见“康国”(2100页)。
清代内蒙古绥远城(今呼和浩特)旗兵习武练功的场所。绥远城正蓝、镶蓝、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黄、镶黄等八个旗佐皆设之。功房内备有各种传统武术器械,练功者可在此学练拳击沙袋、扔锁子石、摔跤及练刀、枪、
裕固语称“杨恩开楞”。旧时裕固族婚俗。流行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等地区。女子长到15或17岁时,须举行戴头仪式(似成人礼)。父母事先请喇嘛根据姑娘的属相和生辰选择吉日良辰,一般在夏历腊月初八,天刚亮时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巴洼族。属西宁卫。居地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洪武十三年(1380)归顺明朝。永乐十七年(1419),其首领与西宁卫属十一族首领同入贡。宣德元年十二月(1427.1),其族指挥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