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
地名。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位于阿坝之西北,北接甘肃省,东邻松潘,南界红原县,西隔黄河与青海相望。所辖唐柯、郎木、多玛三地为牧区,铁布、求吉两地为农业区。部落小而多,俗有十二部之称,即:辖曼、唐柯、多玛、班佑、阿西、嫩洼(上、中、下)、热当坝、幕、降扎、热瓦、热耳、崇耳,互不相属,各有领地、行政、司法、军事。土官独揽部落一切大权,无专设衙署,下设老民分驻各寨执行命令。居民中的藏族操安多方言,郎木牧区有格尔底寺,属格鲁派。
地名。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位于阿坝之西北,北接甘肃省,东邻松潘,南界红原县,西隔黄河与青海相望。所辖唐柯、郎木、多玛三地为牧区,铁布、求吉两地为农业区。部落小而多,俗有十二部之称,即:辖曼、唐柯、多玛、班佑、阿西、嫩洼(上、中、下)、热当坝、幕、降扎、热瓦、热耳、崇耳,互不相属,各有领地、行政、司法、军事。土官独揽部落一切大权,无专设衙署,下设老民分驻各寨执行命令。居民中的藏族操安多方言,郎木牧区有格尔底寺,属格鲁派。
藏文书名。全称《雅隆觉卧释迦仁钦岱佛教史》。吐蕃赞普后裔雅隆王系雅隆觉臣释迦仁钦撰。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全书1卷,116页。以手抄本传世,原藏萨迦寺,今存民族文化宫。唐末,吐蕃在奴隶属民起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土默特右翼旗,西界正蓝旗,南界边墙,北界喀喇沁右翼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
清代新疆伊犁水利设施。又称大渠。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以“八旗”生齿日繁,须广辟屯田,遂于黄草湖凿渠引伊犁河水北流,经涝坝湾、双桥庄,灌溉镶白旗地。渠长数十里,溉田数万亩。为纪念松筠功绩
藏语音译,意为“僧院”。藏传佛教(喇嘛教)各大寺院中僧众习学经典之所。按学习经典性质分为:举巴扎仓(密宗)、参尼扎仓(佛教哲理)、丁科扎仓(天文历算)、曼巴扎仓(医学)。三大寺内之扎仓,为独立组织,规
一种以父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亦称父权制。一般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金属器时代。是继母系氏族之后,石器工具进步,原始农牧业显著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共尊一个传说的男性为始祖,世系
部分彝族的自称名。亦作涅苏。彝语音译,意为“红色的人”。他称为红彝、罗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易门、武定、云龙、双柏、石屏、墨江、峨山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1770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康熙五十年(1711)进士,选庶吉士。五十九年(1720),充山东乡试副考官,袭父骑都尉世职。雍正元年(1723),充广西乡试副考官,历迁日讲起居注官、侍
588—665唐初文臣。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先世鲜卑于氏。隋内史舍人于宣道子。大业(605—618)末年,为冠氏县长,后弃官归乡里。及唐高祖入关,率众迎于长春宫,授银青光禄大夫。后被李世
书名。亦名《汉译宝命真经》。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最早的汉文全译本。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1794—1874)译。译于19世纪后半叶,20卷,未译完即遭杀害。后又毁于火灾,仅存5卷。今有1927年上海回
参见“叭”(5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