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喜格柱

萨喜格柱

帐幕的一种。鄂温克语音译。俗称撮罗子。是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游牧鄂温克人定居以前的住屋。它比鄂伦春族的撮罗子前进了一步,迁徙时可拆卸运走,到另一地架起再用。其构造:先备一直径2.5尺上凿有许多穿孔的圆圈木,将3根直径约3.5寸的柱子以其细头插入眼中(选细头自然弯曲的),成三足斜立圆锥架,再在3根斜柱间隔中加若干辅助柱,上端也插入圆圈木眼中,塔成框架。早先用桦树皮围盖,后以柳条笆或苇笆盖后再覆上一层草,以牛毛细绳扎结。门朝南,门扇以柳条编成。阿荣旗的鄂温克人在19世纪中叶已改住马架子,但至19世末夏季游牧时尚住。从额尔古纳河以西迁入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20世纪初才改住蒙古包或木板房,称“阿那格”。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鄂温克人19世纪末有两种类型住房,一称“奥布海纠”,一称“俄儒格纠”,后者即现在称的蒙古包,前者是临时住所,实即撮罗子,但搭盖和用料与上述稍有差异。

猜你喜欢

  • 晋阳之战

    契丹王朝援后晋、灭后唐的关键战役。天显十一年(936)五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叛后唐,唐末帝李从珂族其家,并遣大将张敬达讨伐。七月,敬瑭向契丹求救,并向契丹称臣称子,允以事成割地。辽

  • 博罗胡集尔

    见“博罗呼济尔”(2154页)。

  • 庆陵

    永庆陵略称。亦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辽代最大的帝后陵墓群。位于※庆州西北※庆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深山中),当地蒙族称此地为瓦林茫哈(意“瓦砾滩”)。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背面奇岩突耸

  • 谢尔巴

    即“夏尔巴人”(1850页)。

  • 甲喇章京

    见“甲喇额真”(559页)。

  • 瓯脱

    匈奴语音译。又作“区脱”。其义有3说:(1)边界上的“缓冲地带”或“中立地带”。《史记·匈奴列传》:东胡“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2)边境上候望之处。司马贞《索稳》引韦昭

  • 岭西部

    即“岭西室韦”(1395页)。

  • 让比

    普米语音译,意为“给羊子”。普米族的一种丧葬仪式。流行于川、滇普米族地区。即将羊作为死者化身祭奠。常在同氏族中辈分相同的老人全部去世后一起举行,或夫妻双亡后合葬时举行。届时,远近亲友皆被邀请,其中舅舅

  • 金微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见“金山”(1469页)。

  • 铺司

    元朝服役于邮驿的铺兵头目。中统元年(1260),设急递铺传送公文,每铺置铺兵5人。二年,以传递之公文损坏遗失,委州县于铺设铺司1名,管理铺务。其人须能附写文历,辨定时刻。凡收到入递公文,由其查验到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