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戎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周初称“西土之人”。后指以犬戎为主的西北各少数民族。《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包括的范围很广。“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包括今陕西关中以北至甘肃、宁夏黄河以东、以南的各少数民族。战国时先后并于秦,秦设上郡及北地、陇西二郡管辖。汉代称其后裔为“秦胡”。魏、晋时泛指西方(包括西域)各少数民族。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周初称“西土之人”。后指以犬戎为主的西北各少数民族。《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包括的范围很广。“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包括今陕西关中以北至甘肃、宁夏黄河以东、以南的各少数民族。战国时先后并于秦,秦设上郡及北地、陇西二郡管辖。汉代称其后裔为“秦胡”。魏、晋时泛指西方(包括西域)各少数民族。
蒙古斡亦剌部贵族、蒙元皇室驸马。又译不儿脱阿。其名见于《释迦院碑》。汉文碑铭称“奉佛驸马八立托”,蒙文碑铭作Barstoge。据《史集》载,为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之孙,※脱劣勒赤与成吉思汗女扯扯干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抹颜。来源于部名,即五国部之一没撚部(即盆奴里部)。居今黑龙江依兰县附近地区。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地,居临潢路(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等
见“阿史那都支”(1233页)。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传统居住的长屋。干栏式,竹木结构,铺茅草、木板或芭蕉叶为顶。分两层,底层圈养禽畜,上层住人,沿一侧用木板或竹片分隔为若干个“恩拜”(小房间),相对一侧留出狭窄通道,连接两端出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作阿尔巴特。《新疆图志》作阿尔巴。清朝曾在此设台站(驿站)。即今新疆库车县东二八台,又称卡什阿巴德。
清驻藏大臣联豫整顿藏务,奏调四川军队入藏,以恢复中央驻军西藏之旧制,巩固边围。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调四川知府钟颖统领川军赴藏。西藏地方政府一面停止对驻藏大臣之供应,一面派藏军以练兵为名聚兵于江
?—1732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孙。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亲王班第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五十六年(1717),随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拉
见“恰域万户”(1725页)。
见“哈三千户所”(1642页)。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合天全、六番二招讨司置。秩从五品。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初,以前土官高英、杨藏卜为正、副招讨。是年,高英遣子敬严等入朝贡方物,洪武帝赐以文绮、龙衣等。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