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宣烈王
见“乞伏国仁”(124页)。
见“乞伏国仁”(124页)。
参见“设”(923页)。
苗族古歌。苗语地名音译,泛指贵阳一带。流行于贵州西北部及贵阳附近地区。内容分3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杨老话”,歌词大意是苗族祖先杨老人被强大部落追赶,进入贵州,死于乌江上游三岔河一龙洞中,子孙遂散居乌江
元代湖泊名、驿站名。又称盖利泊、界里泊。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南境巴彦查干诺尔。泊西另有一个小海子,称“狗泊”,今名九连城诺
书名。丁谦撰。1卷。《辽史》不立外国传,外国国名杂载于部族、属国二表,百官志、兵卫志,尤以百官志所列王府甚多,既乏纪序,亦易有所缺略。作者因就上述表、志记载,广搜有关资料,勤加考证,力求注明今地所在,
匈奴姓氏之一。又称“铁伐氏”,通称“铁弗匈奴”。南单于苗裔,右贤王去卑之后。以单于曾娶汉室女,子孙遂姓刘。西晋时刘虎始称铁弗氏。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曰“铁弗”,因以为氏。居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五台县
又作莫昆、木昆。满语音译,意为“兄弟”、“同姓人”。汉译其意为“宗族”或“家族”。女真、满洲等族指称血缘相同的成员所结合的大小群体。与金朝阿骨打初设的“谋克”氏族单位相似,同属于父系血缘的组织。清代八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其氏族有准忽儿斤、畏马忽惕。居地邻近弘吉剌、巴儿忽等部,与这些部结有姻亲关系。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额不干及其子孛栾台,即出自该部。后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内蒙古召庙名。清初由席力图喇嘛一世来克什克腾旗建立,建庙具体时间不详。汉式建筑,规模不大,常住喇嘛不超过60人。由旗衙门给寺庙定额的喇嘛发给俸禄。席力图喇嘛一世圆寂后,旗札萨克之子成为转世灵童,该旗世
西夏仁宗时帝师。师号贤觉,任讲经律论、功德司正、褊袒都大提点,受俱足封号。曾与仁宗同署名译勘《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经。或为吐蕃僧人。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位帝师。
见“亦儿古里卫”(8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