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王统记

西藏王统记

藏文史学古籍名著。原书全名:《(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正法源流史》,别译称:《西藏王朝世系明鉴》、《王统世系明鉴》等。元代乌思藏高僧索南坚赞撰。全书共分18品,第一、二品述佛家宇宙观及释迦世系;第三品述中原王朝及蒙古等世系;第四至六品述观世音菩萨功德;第七、八品述吐蕃人种由来及王室祖先事迹;第九至十七品详述松赞干布平生业绩;第十八品述此后历朝赞普(王)及吐蕃王朝崩溃后各地方割据局面形成与佛教复兴等事迹。索南坚赞(1312—1375)出身于藏地区萨迦款氏家族(一说为沙鲁高僧,生于1333年),曾任萨迦寺座主。本书在卷末题记中称:作者于藏历土阳龙年在桑耶寺写成,据题记称作者为“金刚持”,其通篇均为赞颂本人及本书之辞,是年为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因证为作者辞世13年后由其弟子辈整理遗稿成书并补叙于题记中。本书为吐蕃王朝断代史之重要专著,向为藏族学者所推崇重视,书中对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亦祖德赞热巴坚3位法王之文治武功叙述甚详,对藏汉两族友好关系及唐蕃两国联姻媾和均专篇著录;尤其对松赞干布及其臣下开基创业之丰功伟绩之内容占全书之半,后世史籍多以其文为据。本书叙事生动,文笔流畅,然作者将民间传说故事羼入史实并以其佛家观点、论说备加渲染,致使失实。本书有藏文德格印经院刊本104叶,近年有排印本及汉译本多种。国外亦有藏文及转写本印行,并有英、俄、日文各种简译、节译本。

猜你喜欢

  • 循化志

    青海省方志,清龚景翰编撰,金台人李本源校。景翰、字海峰,一字惟广,福建闽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平凉知县调署循化。全书8卷,28个子目。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青海人民出版社依据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

  • 黑鲁

    见“哈烈”(1630页)。

  • 土府推官

    官名。府推官为知府行政助理之一,分掌刑名、计典。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所置土府亦设推官,以当地土酋、头目为之。秩正七品,给铜印、冠带、敕书,准予世袭。协助知府守护疆土,抚慰土民,进贡纳赋。如遇知府缺员,

  • 袁良惠

    1907—1931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字权忠。河南省济县人。回族。幼聪颖好学,192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冯玉祥创办的陆军测量学校,通阿拉伯文和英文。后到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任参谋。1931

  • 雍中旺尔结

    清代四川绰斯甲土司。藏族。※工噶诺尔布子,金川土司之甥。乾隆三十八年(1773),父卒,袭职。率土兵随清军征金川。三十九年,复率土兵经金川,奋勇出力,节次夺碉,受赏银百两。四十年以从征金川功,颁宣慰司

  • 吉登

    藏语音译。旧时西藏地方政府给各领主分封土地时发给的文诰。得由地方政权派官员会同当地有关人员察看地界,在文诰上写明属何人占有,四至界限等等。倘此后与邻近领主发生纠纷,即以此为凭断决。这是封地文书中效力最

  • 龙崩达把朗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又称龙崩崩路,意为“高骨头”、“白骨头”,旧时珞巴族区分等级的俗称。与※“龙崩阿札拉”(黑骨头)相对称。凡没有沦为奴隶,没混入低贱血统或没有违犯过氏族外婚禁忌的氏族成员,例如

  • 台湾通史

    书名。近人连横(1878—1936)撰。作者为台湾省人。1920—1921年分3册先后在台湾出版。1945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分上、下两册。1983年商务印书馆修定后第二次印刷出版。全书分纪4,志2

  • 撮罗昂库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

  • 市舶抽分

    元代赋敛形式之一。指对舶货征收一定比例的实物税。见“抽分”(1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