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隆
1884—1938
清末民国学者。字德舆,号玉堂,又号睫巢居士。甘肃临夏人。本姓仲,为邓姓收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解元,次年中进士。历任四川新都知县,南充知府等。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议员、参事,又任职官银号、戒烟总局、印花税处、造币厂、推运局及夏河县长等,多致力于实业、救济和宗教社团事业。1929年参与《甘肃通志》的纂修,民族、宗教等稿多出其手。著作有《壶庐诗集》、《拙园文存》、《敬恭桑梓录》、《左南城考》等。
清末民国学者。字德舆,号玉堂,又号睫巢居士。甘肃临夏人。本姓仲,为邓姓收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解元,次年中进士。历任四川新都知县,南充知府等。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议员、参事,又任职官银号、戒烟总局、印花税处、造币厂、推运局及夏河县长等,多致力于实业、救济和宗教社团事业。1929年参与《甘肃通志》的纂修,民族、宗教等稿多出其手。著作有《壶庐诗集》、《拙园文存》、《敬恭桑梓录》、《左南城考》等。
清代至民国时满族中年以上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式。一称盘盘髻儿。主要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其发式、梳发于脑顶或偏脑后,挽发二三匝,盘成一髻,髻心隆起,中贯以簪,故名。民国后,逐渐改为盘于脑后,直至剪发。
?—1169宋代吐蕃首领。※唃厮啰五世孙,把羊族长世昌之子。南宋隆兴二年(1164),宋破洮州(今甘肃临潭),与母奔乔家族以避兵燹,被乔家族首领及木波、陇逋、庞拜、丙离四族耆老大僧共立为族长,号称王子
即“大都”。
见“于越”(58页)。
明朝军官。亦译巴珠,汉名杨效诚。蒙古族。初为把都帖木儿(吴允诚)部将,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随同把都帖木儿等投明朝,赐姓名,授都指挥佥事。奉命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
见“纳陈”(1266页)。
见“拓跋晃”(1359页)。
即“宇文丘不勤”(901页)。
?—1704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固噜思奇布次子。康熙十一年(1672),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十四年(1675),拒附察哈尔部布尔尼叛,告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