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邛部州

邛部州

元代旧州名。北周、隋、唐为邛部郡、邛部县地。宋时岁贡名马、土产,封酋长为邛都王。部人称该地为邛部州,治乌弄城。原为“么些蛮”(今纳西族)居之。后乌蛮笃慕(仲由蒙)之裔据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世祖至元元年(1264),设邛部川安抚招讨使,隶成都元帅府。十年(1273),割属罗罗斯宣慰司。二十一年(1284),改为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州改隶建昌府。二十七年(1394),升为军民府,后仍为州,属越嶲卫。永乐元年(1403),改为长官司。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一作四十二年),改为宣抚司。五十二年(1713),复为长官司。治今四川越西县东北。后废。

猜你喜欢

  • 安滩

    见“俺答汗”(1884页)。

  • 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千余。居住在台湾中南部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和1000至1500公尺高地上,包括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来吉、

  • 中都

    地名、都城名。唐开元九年(721)改蒲州(今山西永济西蒲州)为河中府,建号中都,同年削除府,京称号,仍为蒲州。859年南诏王世隆称帝,改国号大理,改西京羊苴咩(今云南大理)为中都。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

  • 额鲁特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三十年(1765)置。依八旗建制,分左右两翼。左翼1昂吉、6佐领,称上三旗。每佐领兵丁83至84名、闲散兵丁44至45名。右翼1昂吉、10佐领,称下五旗。每佐领兵丁66名,

  • 包衣阿哈

    满语音译。 “包衣”意为“家内的”或“府中的”;“阿哈”意为“奴隶”。汉译为“家奴”、“奴隶”、“奴仆”或“奴才”。简称“包衣”或“阿哈”。明清时期女真及满洲社会中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的阶层。为主人所

  • 吐鲁番出土文书

    书名。共8册。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等编。1975年末,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各方人力,组成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在新疆博物馆已将绝大部分吐

  • 伯夷

    参见“白衣(594页)。

  • ?夷

    见“焉耆”(2022页)。

  • 班禅四世

    见“罗桑却吉坚赞”(1424页)。

  • 东部奚

    ※奚族之一部分。唐代末年※契丹崛起,奚族为其所役属,后因不堪受虐,部分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投唐,称“西部奚”,余部自阴凉河(今内蒙赤峰南锡伯河)移居古北口外琵琶川(今辽宁建昌县境)一带,称“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