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锡伯语

锡伯语

我国新疆境内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锡伯族分别居住在我国东北和新疆两个地方。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已转用汉语、汉文;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仍使用本民族语言。从所记载的史料看,16世纪锡伯族所使用的语言,可以推断是女真语的一个方言。18世纪中叶锡伯族中的一部分人从东北迁徙新疆,这部分人说的话,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变化,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语言,也就是现今的锡伯语。锡伯语内部没有方言差别,但有土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4种土语,即以爱新舍利镇的乌珠牛录和依拉奇牛录为代表的土语区;孙扎奇牛录土语区;以伊车嘎善锡伯乡为代表的霍尔果斯土语区;哈拉哈巴克塔城土语区。锡伯语有8个单元音,18个复元音,其中3个撮口前元音是从书面语的复合元音演变来的,或是受后续音节中的展唇前元音的影响演变来的。口语的元音音位数多于书面语。非重读音节的元音在口语中有的弱化、有的脱落。有元音和谐律,但比较复杂。辅音有29个,有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中的清擦音出现在两个元音之间或出现在带音辅音和两个元音之间,都读作相应的浊擦音。在语法方面,名词可以接复数、格、领属附加成分。名词有7个格,其中造一联合格所表示的工具意义是满语中没有的。名词有领属形式,这是通古斯语支语言有而满语支语言没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是只有人称领属形式,没有反身领属形式,第三人称领属形式使用普遍,第一、第二人称领属形式则很少使用。动词有态、体、时、式等语法范畴,但没有人称形式。在动词陈述式中有5种形式区分亲知口气和非亲知口气。状词非常丰富。句子结构成分的次序是主语在谓语前,从属成分在中心成分前。主从复句,从句在主句前。在从句中,一般都是由形动式动词和副动形式动词充当谓语。在词汇方面,锡伯语有相当数量的词与本语族其他语言的词同源。用派生法和合成法构成新词,并吸收了毗邻民族语言以丰富锡伯语。解放后利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创造一批新词术语。

猜你喜欢

  • 阿昌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蒙撒”、“蒙撒掸”、“衬撤”、“汉撒”等自称。人口有27708人(1990),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的龙陵等县。源于古羌人南迁的一支。其先民远

  • 飞

    参见“抛绣球”(1058页)。

  • 喜剌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齐努温卫。永乐五年(1407)十二月设,部人迪升格为指挥。

  • 清理地亩总局

    内蒙古西部清理地亩的机构。民国三年(1914)二月成立,吕均任局长,胡懋铖任副局长。下设两处,办理归绥(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县已垦余地及土默特地亩事宜。曾制订《清理地亩总局简章》6章20条。同时修改

  • 土河

    秦汉时称乌侯秦水,隋称讬纥臣水,唐称土护真水,辽金称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契丹语曰北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亦云撞撞水。源出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西※马盂山,东北流。为奚和契丹族发祥地

  • 王枢

    西夏大臣。党项羌族。夏崇宗时(1086-1139)官枢密使。大德五年(1139)二月,奉崇宗李乾顺命,与大将��讹同为陕西招抚使,同延安招抚使李世辅出兵攻陕西。五月,李世辅

  • 赛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南520里有赛音纳音河入松花江,或即此地。

  • 陶林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阴山北麓草原地带。明为大同边外地,嘉靖中(1522—1566)入蒙古西土默特。清乾隆后为宁远厅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科布尔巡司置厅。民国初改县。

  • 孟爱甸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据《元史·成宗本纪》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以金齿新附孟爱甸酋长遣子来朝,即于其地立军民总管府。《明史·地理志》孟艮御夷府条载:“东北有孟爱等甸军民府”其地望,《读史方舆纪要》谓在孟

  • 乌古论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下辖14个分部。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与浑蠢水(今珲春河)的汇流处一带。后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穆宗完颜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曾从完颜阿骨打(太祖),追杀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