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伯克
清代新疆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首领。一译阿卜杜勒。希布察克部阿赖山女五马尔曼甘达特哈子。光绪二年(1876)春,沙俄派斯科别列夫侵入阿赖山区。他领导当地人民,利用石砌鹿寨,严惩入侵者,迫使斯科别列夫迂回前进。后因力量悬殊,被迫逃亡。斯科别列夫企图胁迫女王劝其返回,遭其严辞拒绝。十一年(1885),闻俄军占领阿赖山区一带,经帕米尔潜入阿富汗境内。
清代新疆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首领。一译阿卜杜勒。希布察克部阿赖山女五马尔曼甘达特哈子。光绪二年(1876)春,沙俄派斯科别列夫侵入阿赖山区。他领导当地人民,利用石砌鹿寨,严惩入侵者,迫使斯科别列夫迂回前进。后因力量悬殊,被迫逃亡。斯科别列夫企图胁迫女王劝其返回,遭其严辞拒绝。十一年(1885),闻俄军占领阿赖山区一带,经帕米尔潜入阿富汗境内。
即“移剌履”(2066页)。
佤语称“让电姆”。云南沧源曼坎、丁莱等地发现的崖壁绘画群。迄今共发现有10个崖壁点,主要散布在拱弄山、班考大山和糯良山之间,绘于山脉的天然石灰崖切面,内容非常丰富,大多为人物和动物图象,人物中有各种头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
东北古代民族名。来源于挹娄(一说其与肃慎、挹娄为同时并存的部落)。名为“窝集”转音异译,满语意为“森林”或“深山老林”。活动区域史记其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实际前后期略有不同:前期与挹娄同;中期以后
见“宰赛”(1949页)。
古印信。已收存者有3颗。为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形方,边宽10.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5厘米。边镌有满汉文合璧“乾隆肆拾年九月口日”、“礼部造”、“乾字伍百肆拾伍号”、
官名。①汉代中央及郡县所置官,其职责为典领文书等,魏晋后渐为统兵开府大臣幕府,参与机要、总领府事之僚属,与参军同为要职。 ②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南北朝前诸史《高句骊传》皆载,为高句骊国官名
碑名。清世宗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建驻锡庙碑。雍正六年(1728),因西藏阿尔布巴之乱,移七世达赖喇嘛于理塘。次年,诏于打箭炉西北之噶达城(藏语音译,今乾宁县城)建寺,八年(1730)建成,赐名“惠
?—1877清同治年间新疆回民起义军首领。排素巴特(今伽师)人。回族。本屯田民。同治三年(1864)六月,与布鲁特(今柯尔克孜)人思的克起义反清,占领喀什噶尔回城(今喀什)、叶尔羌(今莎车)、和阗诸城
哈尼语音译。哈尼族民间流传的祝酒歌。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节日由“米谷”(村寨行政和宗教头人)或老人唱。内容有“创世纪”、“祭祀歌”、“祭龙歌”、“安葬歌”、“新婚歌”等,调子庄重严肃,低沉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