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务七庄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辖境内。东临加吾部落,南接赛隆哇,西抵宁牙浪部落,北连四寨子之吴屯和年都乎两部落。同仁12族之一。“隆务”,藏语意为“农业区”,因其地宜农业,故名。“七庄”,指隆务、四合基、维哇、措玉、苏合日、加毛、铁吾等7个德哇。相传,最早部落头人为来自西藏的拉杰直那哇之后裔。是隆务昂锁的供养部落,昂锁直接从该部征兵、征役、征税,归昂锁直接管辖,不另设头人。又因隆务昂锁处在该落内,故在同仁12族中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特权。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辖境内。东临加吾部落,南接赛隆哇,西抵宁牙浪部落,北连四寨子之吴屯和年都乎两部落。同仁12族之一。“隆务”,藏语意为“农业区”,因其地宜农业,故名。“七庄”,指隆务、四合基、维哇、措玉、苏合日、加毛、铁吾等7个德哇。相传,最早部落头人为来自西藏的拉杰直那哇之后裔。是隆务昂锁的供养部落,昂锁直接从该部征兵、征役、征税,归昂锁直接管辖,不另设头人。又因隆务昂锁处在该落内,故在同仁12族中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特权。
清归化城土默特二旗之一。参见“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523页)。
我国宋代岛屿名。《诸蕃志》载:“流求国(指台湾岛),当泉州之东,舟行约五六日程。……旁有毗舍耶、谈马颜等国”。日人藤田丰八《岛夷志略校注》:“此乃《东西洋考》、《海国闻见录》之红豆屿是也”,即今之兰屿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共有27123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3县及兰坪县的兔峨,还有小部分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名称始见于明初《百夷传》,但其先民
西夏文佛经。经页厚韧,呈紫青色,以赤金楷书写成。传世者有《金光明最胜王经》,残存22页。经末有西夏神宗光定四年(1214)的发愿文2页。今藏西安市文物局。另有《妙法莲华经》6册,今藏法国巴黎图书馆。又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兵变。至正二十年(1360),窝阔台汗后裔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乘红巾军进入漠南之机,拥兵数万,屯驻木儿古兀彻,联合诸王谋犯京畿,图以武力胁顺帝禅位。顺帝命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临时强征万名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同一男性祖先血缘集团的称谓。又作“姑”。珞巴语音译,“尼”意为“人”,“隆”意为“分支”、“一群”。此既可指氏族,与※纽卜通用,也可指其中的分支,即小于禁婚范围、基于若干大家族
?—1643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崇德三年(1638),从多尔衮征明,下山东。五年,围明锦州,败松山、杏山援军,皆有功。七年(1642),复围锦州,率先陷阵,大败明军,继迎击明总督洪承畴13万援军,
地名。今四川康定县。东界冷边,西邻瞻对,南接理塘,北临小金川,西北至甘孜。为瓦斯土官游牧地。相传诸葛亮南征,命部将郭达造炉打箭于此,故名。一说该地为达、析二水汇流处,藏语谓汇流为“渚”,故称“达析渚”
见“萧翰”(1992页)。
见“萧温”(19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