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启西

马启西

1857—191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宦教徒,精心研究伊斯兰教译著。光绪十七年(1891),在家乡西凤山下设私塾授徒,讲授儒家经典与伊斯兰教汉文经学著作《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归真总义》等,二十四年(1898),在旧城达子沟拱北,开设经堂,专门讲授伊斯兰教学理著作。二十七年(1901)脱离旧派,劝导教德经商务农,开拓洮水游荒漠地,正式成立道堂,并移居道堂过集体生活,共同劳动经营,逐渐形成为“宗教公社”。主张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传统文化阐扬伊斯兰教的义理;提倡发展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事业,使穆斯林积报学习 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一种穆斯林经济实体,即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穆斯林宗教公社。深得贫苦信徒拥护,遂成一派。因屡遭门宦势力和清政府迫害,后流亡中亚、新疆等地。宣统元年(1909),返临潭,将所传教派正式命名为“西道堂”。辛亥革命后,主张移风易俗,倡导男子剪发辫,反对女子裹足。河湟、逃岷地区的回、撒拉、保安等族群众纷纷加入,遂引起其他教派、门宦嫉妒和仇视。民国三年(1914)马安良受清帝臣僚长庚指派,以镇压白朗义军为名,诬其勾结白朗,杀害旧城回、汉良民,于7月11日(闰五月十九日),以大军包围西道堂,将其与兄弟子侄及教徒17人杀害。

猜你喜欢

  • 恩和巴图

    1882—1944蒙古族早期革命活动家。姓杭锦。字子荣。内蒙古太仆寺左翼牧群正白旗人。旗总管斯仁栋日布三弟。18岁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29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多次为孙中山与李大钊之间做通讯联络工

  • 独逻

    617或618—674唐代南诏第一世王。又作细诺罗、细奴逻、习农乐。乌蛮,姓蒙氏。庞迦独之子。居蒙舍州(在蒙舍川,治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图山)。本为部落渠帅,

  • 三征麓川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

  • 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诸族人的泛称。又作“乣”。一说“乣”为契丹字,“糺”为汉字,用时相混;一说汉字“糺”是契丹字“乣”的译字;一说两字皆是汉字,“糺”为正宗,“乣”为俗写体,或为别字。“糺”字最

  • 墨特勤

    唐代后突厥汗国贵族。又作默特勤。名逾输。阿史那氏。※默啜之子。开元四年(716),兄※移涅可汗继位后,受封为右贤王。同年,因骨咄禄子阙特勤攻杀移涅可汗,出兵攻阙特勤,兵败投唐。六年(718),唐谋大举

  • 宝国夜落隔

    ?—1029宋代甘州回鹘可汗。一译宝国伊噜格勒。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即位。《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纪》,天圣五年(1027)称其为“可汗王”,并遣使向宋进贡。翌年,复遣使贡方物。在位凡2年。

  • 潘罗支

    ?—1004宋代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六谷部大首领。清代译作博罗齐。祖籍潘州(今四川松蕃)。一说为西藏膨域人。嗣为首领后,奉行西联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附宋抗夏政策,势力寝强。咸平四年(1001)

  • 越里

    见“遥里”(2370页)。

  • 绣面蛮

    古族名。唐宋时期分布在南诏所辖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地区。《蛮书》称:“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即文身之俗。该书将绣面蛮与绣脚蛮相

  • 畏可

    亦作“吾亦可”或“隈可”。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牙齿”之意。金初宗室中有完颜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