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冯子材

冯子材

【生卒】:1818—1903

【介绍】:

清广西钦州人,字翠亭,一作萃亭,又字南干。行伍出身。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樑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后称疾退职。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等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乘胜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以病未赴。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生卒】:1818——1903

字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咸丰、同治中,先后从向荣张国梁部镇压太平军,战博白、镇江、丹阳、溧水,守镇江,平罗肃,用兵贵州苗疆,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屡封世职,累官至广西提督。中法战争爆发,佐办广西边外军务,在镇南关大败法军,攻克文渊、谅城、长庆、拉木,攻郎甲,袭北宁,后被迫停战,撤还龙州。督办钦、廉防务,晋太子少保,封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后历任云南、贵州提督,加尚书衔。中日甲午战争时,募旧部集江南待调发。光绪二十九年卒。谥勇毅。


【生卒】:1818—1903

【介绍】:

清广西钦州人,字翠亭,一作萃亭,又字南干。行伍出身。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樑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后称疾退职。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等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乘胜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以病未赴。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生卒】:1818——1903

字翠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咸丰、同治中,先后从向荣张国梁部镇压太平军,战博白、镇江、丹阳、溧水,守镇江,平罗肃,用兵贵州苗疆,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屡封世职,累官至广西提督。中法战争爆发,佐办广西边外军务,在镇南关大败法军,攻克文渊、谅城、长庆、拉木,攻郎甲,袭北宁,后被迫停战,撤还龙州。督办钦、廉防务,晋太子少保,封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后历任云南、贵州提督,加尚书衔。中日甲午战争时,募旧部集江南待调发。光绪二十九年卒。谥勇毅。


【生卒】:1818—1903

【介绍】:

清广西钦州人,字翠亭,一作萃亭,又字南干。行伍出身。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樑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后称疾退职。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率王孝祺等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乘胜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以病未赴。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猜你喜欢

  • 边毅

    【介绍】:明江西峡江人,字德弘,号南冈。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台州府推官,多所平反。擢御史,以疏论时政忤严嵩,出为湖州知府,再谪广德州判官,补宣城知县。官至刑部郎中。

  • 周金

    【生卒】:1473——1546字子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正德二年(1507)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嘉靖时,历官延绥、宣府、保定巡抚、南京兵部尚书。边人甚贫,他为之招商聚粟,广屯积刍,按时给予食。还有

  • 李孚

    【生卒】:470—531【介绍】:北魏陇西狄道人,字仲安。为人恭谨慎笃,以镇北府功曹参军起家,历汝阳、汝南、中山三郡太守。孝庄帝初以外亲超授抚军将军。出除镇东将军、沧州刺史。

  • 奚世亮

    【生卒】:?—1562【介绍】:明黄州府黄冈人,字明仲,一字汝寅。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税以廉称。历郎中,改刑部,出为思南知府,左迁高邮州同知,迁延平府同知,摄兴化知府。倭寇攻城,拒守月

  • 毕也速答立

    【介绍】:元迷里氏,家秦州。父丧庐墓,昼夜悲号,传说有飞乌翔集,坟土踊起。

  • 丁晏

    【生卒】:1794——1875字柘堂。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研究经学,推崇汉郑玄。但不抨击宋儒。认为汉儒正诂、宋儒析理、二者不可偏废。著有《尚书余论》、《禹贡集释》、《毛郑诗释》、《郑氏诗谱

  • 彭通

    【介绍】:明末清初直隶蠡县人。顺治间与上谷张秉曜结北邙社,谓死生无别,放旷行歌,好书及画,家中常断炊,亦不顾。卒年八十余。

  • 孙衍

    【生卒】:1443—1501【介绍】:明松江府华亭人,字世延,一字延之,号雪岑。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深州知州,历兵部车驾司郎中。以抑太监横索,被诬入狱。官至延平知府。郡本无志,聘士修之。有《雪岑稿》。

  • 刘尧晦

    【生卒】:1522—1585【介绍】:名或作尧诲。明湖广临武人,字君纳,号凝斋。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佥都御史、福建巡抚。万历初,破林凤,擒倭朵麻里,奏设南澳总兵,移抚江西。六年升两广总督,破郁林、木

  • 李光

    【生卒】:1078—1159【介绍】: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