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文彦博

文彦博

【生卒】:1006—1097

【介绍】: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生卒】:1006——1097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第进士。庆历末,平王则起事,由参知政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河南府,封潞国公。英宗即位,拜枢密使。神宗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徙大名府。告老,以太师致仕。元祐初,经司马光荐,命为平章军国重事。彦博虽身居富贵,但待人接物谦逊。居洛,接待程颢兄弟,如同布衣之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相聚,论年龄不论官位,称“洛阳耆英会”,为时人钦慕。五年(1090),复以太师致仕。卒,谥忠烈。


【生卒】:1006—1097

【介绍】: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生卒】:1006——1097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第进士。庆历末,平王则起事,由参知政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河南府,封潞国公。英宗即位,拜枢密使。神宗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徙大名府。告老,以太师致仕。元祐初,经司马光荐,命为平章军国重事。彦博虽身居富贵,但待人接物谦逊。居洛,接待程颢兄弟,如同布衣之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相聚,论年龄不论官位,称“洛阳耆英会”,为时人钦慕。五年(1090),复以太师致仕。卒,谥忠烈。


【生卒】:1006—1097

【介绍】: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猜你喜欢

  • 韩道仁

    延之娶魏淮南王女所生。袭父爵。位至殿中尚书,进封西平公。

  • 自当

    蒙古人。英宗时,任监察御史。曾劾奏参知政事杨庭玉犯有贪污罪,又奏平章政事秃满迭儿自知预谋杀害英宗而不报之事。文宗即位,为中书左司郎中、陕西行台侍御史。顺帝初,任福建都转运盐使等职。【介绍】:元蒙古人。

  • 邓骘

    【生卒】:?—121【介绍】:东汉南阳新野人,字昭伯。邓训子。妹为和帝皇后,三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与邓太后定策立安帝,拜大将军,专朝政。崇节俭,罢力役。鉴于外戚窦氏之倾覆,约

  • 林定老

    【生卒】:1276—?【介绍】:元处州路丽水人,字君则。用荐教谕松江。英宗至治元年登进士第。授奉化州同知,迁兴化路推官,进判官,终知新州。

  • 西施

    【介绍】:一作先施。春秋末越国苎萝人。施姓,亦称西子。貌美,为当时所艳称。初在若耶溪浣纱,为文种觅得。越王句践败于会稽,用范蠡谋,献之于吴王夫差,有殊宠。相传吴亡后复归范蠡,泛五湖而去。一说,越灭吴,

  • 林汝翥

    【介绍】:明福建福清人,字大葳,号心宏。万历三十四年举人。尝任沛县知县。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事于山东,汝翥参与平定。后奏劾魏忠贤,削籍归。南明时,鲁王召为兵部右侍郎。与清军战于福宁,败,被俘,自杀。

  • 李诚

    【介绍】:清浙江黄岩人,字静轩,又字师林。嘉庆十八年拔贡生。官至顺宁知县。去官后修《云南通志》。治经学兼采汉宋。有《万山纲目》、《水道提纲补订》等。

  • 金维城

    【生卒】:?—1658【介绍】:清汉军正黄旗人,金玉和子。太宗崇德间从攻明锦州等地,累官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兼兵部参政。入关后,改兵部侍郎。又从攻湖南,调正黄旗汉军副都统。

  • 昌海

    【介绍】:明僧。山西太原人,俗姓许。博涉群经。隐居崛围山。尝刺血书五大部经百三十卷。永乐中应诏赴京,与修《大藏经》。授太原僧纲司都纲。一日更衣趺坐逝。

  • 麹绍

    史籍称其占卜常有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