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全五代诗

全五代诗

清李调元编,何光清点校。巴蜀书社199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上、下册,130万字。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又号童山蠢翁,清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镇)人。他于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三年正月,积三年之功,从近300种典籍中,辑录了五代十国五十余年间成集的或零散的诗歌及韵文,编成90卷的《全五代诗》,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印,这就是最早的“乾隆本”。其后又有其从弟李鼎元的重校本,就是“嘉庆本”。道光年间,又经李鼎元及其子李朝夔重新校勘,并补刻了十卷,成百卷道光补勘本。最后,又有光绪七年(1881)广汉刻印的光绪本。光绪本除了正文诗100卷外,书前还有序言、凡例、编引书目、五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附十国),书后有附录、补遗等。点校本即以光绪本为底本,并参校诸本,是目前最完备的《全五代诗》本。本书以五代十国的朝代国别分卷,依次为梁8卷、唐2卷、晋2卷、汉2卷、周3卷、吴6卷、南唐16卷、前蜀17卷、后蜀4卷、南汉1卷、楚4卷、吴越9卷、闽13卷、荆南12卷、北汉1卷。朝代国别之下,又按作者官爵、隐逸、道释等身份为序编排。同一作者,其诗则按乐府、四言、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七律七排五绝、六绝、七绝等诗体编排。每位作者均附有小传。诗中偶有笺注,多取自《五代诗话》。

总集。清李调元编。九十卷。编者认为五代诗有可观,当独立成编,故以三年功力,检阅群书,有五代诗辄录之,断章摘句无不收入,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成书。全书按五代十国国别分卷;朝代国别之下,按作者官爵、身份为序;作者名下有小传,并附有关诗话、轶事、品评等,其诗则按体排列,并有少数笺注。虽收录稍滥,偶有遗漏,但取材丰富,资料详赡,不失为五代诗仅有的较好辑本。有乾隆初刊《函海》本。道光五年(1825),调元子增补析为一百卷,另附“补遗”一卷,为道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之排印。

猜你喜欢

  • 逍遥子

    【介绍】:见无作。

  • 九华山诗录

    总集。唐僧应物编。《崇文总目》著录为一卷。九华山是唐时佛教圣地。应物曾居九华山。此集当是应物集时人咏九华山诗而成。其集已佚。

  • 池荒野筠合,庭绿幽草积

    【介绍】:韦应物《过昭国里故第》诗句。筠,竹。合,连,满。二句通过对昭国里(长安坊市名)荒池、野竹、绿庭、幽草等的描写,渲染了长安故居的萧条荒凉气氛,为下文抒发伤逝悼亡、独居冷落之感做了铺垫。

  • 真寂大师

    【介绍】:见无了。

  • 武儒衡

    【生卒】:769—824【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廷硕。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祖籍并州文水(今属山西)。排行十五。武元衡堂弟。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授四门助教。累迁户部郎中。元和十二年(8

  • 排比

    安排,准备。元稹《遣行十首》之三:“一家同草草,排比送君行。”花蕊夫人《宫词》之一一一:“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挣摐各自调。”

  • 陶谦

    东汉丹阳人,字恭祖。年少即以才能超卓闻名,苍梧太守甘公出行见之,奇其容貌才华,将女儿嫁给他,曾因讨平黄巾军有功,诏迁徐州牧,拜溧阳侯。见《后汉书·陶谦传》。后因以“陶谦”称美年少而有才之士。韦庄《秋日

  • 诗海沉帆——杨贵妃马嵬后历史揭谜

    王淮生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26万字。著者系一机电工程师,本书是他十几年业余研究的成果。著者认为杨贵妃确未死于马嵬事变,她被宫人救起后,在今湖南、湖北一带流亡,并于乾元元年(758)与

  • 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选粹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西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28万字。该书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集,共收入论文25篇、边塞诗讨论综述1篇。其内容大致有二:一是关于边塞诗

  • 李乂

    【生卒】:657—716【介绍】:字尚真,赵州房子(今河北临城)人。高宗时举进士,授万年县尉。武后时迁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司勋员外郎、左司郎中等官。中宗时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睿宗时任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