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稹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任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时。这篇富有传奇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廷治乱的因由。诗的前半部分借一老人之口诉说连昌宫当年歌舞欢
【介绍】:杜甫《奉寄高常侍》诗句。天涯,杜甫时在成都,对长安而言,故云天涯。迟暮,年老。锦水,锦江,流经成都。二句表明杜甫对高适归京,不忍与之别离的深厚友情。
汉刘向《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扶桑,神话传说中东方的神木,日息于其下而出于其上。相传羲和驾六龙日车入于海,系龙于扶桑,则海水汹涌。因以“系扶桑”喻指世事变乱。杜甫《遣兴五首》
齐桓公时隐者之名。亦泛指隐士。高适《封丘作》:“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参见“愚公谷”。
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二人交谊深厚,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诗歌也各有成就。晚唐赵璘《因话录》卷三:“元和中,后进师匠韩公,文体大变。又柳柳州宗元、李尚书翱、皇甫郎中湜……余座主李公,皆以高文为诸
【介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历任校书郎、新丰尉。《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2首。
【介绍】:唐代诗人。辞,一作绰。生卒年、籍贯不详。咸通初举进士不第,游于江淮间。后卒于江南。好酒耽棋。能诗。《全唐诗》存诗四首。《题壁》讥刺炼丹求仙者,主题较积极。事迹见《桂苑丛谈》。
【生卒】:688~754【介绍】:郡望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宰相韦嗣立第三子。应玄宗安民策殿试,擢第一,授醴泉令。曾任京兆少尹、户部侍郎、太原尹、河南尹、尚书左丞,官终冯翊
【生卒】:?—869【介绍】:字台硕。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人。大和元年(827)进士及第。累佐使幕。入为左拾遗。开成五年(840)自司勋员外郎充翰林学士。累迁户部侍郎承旨。会昌三年(843),拜中
【介绍】:唐末人。信佛。曾诣庆诸问佛法。《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偈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