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王绩

王绩

【生卒】:590?—644

【介绍】:

唐代文学家。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郡望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王通弟。十五岁至长安求仕。隋大业中,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因不乐在朝,乞署外职,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屡遭勘劾。大业十年(614),托以风疾,弃官归里,浪迹于南北山水之间。唐武德五年(622),以前官六合县丞待诏门下省,时故友陈叔达为侍中,特判日给酒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士”。贞观四年(630),因其兄王凝得罪朝阁重臣,他亦托疾罢归。十一年(637),以家贫赴选,授太乐丞。不到二年,又挂冠归田,隐居东皋。十八年(644),自撰墓志铭,忧愤而卒。绩一生三仕三隐,清高自恃,放诞纵酒,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文学上承继阮籍与陶潜的传统,作品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然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缺乏积极理想,作品中亦不时流露颓放消极情绪。其诗质朴清新,平淡自然,不染宫体诗雕琢华靡之习,在隋末唐初,可称别具一格。名作有《野望》、《初春》、《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等。《野望》为唐代早期出现的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颇有影响。其文疏野有致,骈散兼行,贯注着一股疏畅谐婉之气。名篇有《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所著诗赋、杂文二十余卷,并多散逸,友人吕才辑成《王无功文集》五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王绩集》五卷)。至中唐,陆淳删节五卷本而成《东皋子集略》二卷。唐宋间,五卷本和两卷本并行于世。元、明以来,五卷本不见著录,流传于世的仅有三卷本(实为陆淳删节之两卷本)。王国安《唐诗小集·王绩诗注》即据此作注。韩理洲据三种清抄本而成五卷本会校《王无功文集》,比通行三卷本溢出诗六十余首、文二十余篇。事迹见其《自作墓志文并序》、吕才《王无功文集序》及新、旧《唐书》本传。张锡厚、韩理洲、张大新等各有文考辨王绩生平。

【生卒】:589~644

【介绍】:

一作王勣。字无功,号东皋子,又号五斗先生斗酒学士。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未就,求出为六合丞。后浪迹中原,漫游江南,客游河北。唐武德五年(622),以前六合丞待诏门下省。贞观十一年(637)任太乐丞,不久弃官归隐。新、旧《唐书》有传。绩鄙视功名,性格孤傲,仰慕阮籍陶渊明之为人。其文有萧散之趣,其诗多质朴之韵,在唐初文坛上风标独绝。有《王无功文集》传世。《全唐诗》存诗1卷,共54首,其中混入他人之作。《全唐诗补编》补诗69首又2句。

猜你喜欢

  • 惠江

    【介绍】:五代僧人,曾任左街僧录。《全唐诗》存诗1句。

  • 陪鳃

    精神振奋貌。韩愈《咏雪赠张籍》:“狂教诗碑矹,兴与酒陪鳃。”

  • 舞雩

    祭雨坛。《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用作咏雅趣之典。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白雪调歌响,清风乐舞雩。”

  • 袁盎却座

    汉文帝游上林苑,与皇后、慎夫人同席,中郎将袁盎将慎夫人引入下座,文帝、慎夫人怒,袁盎以尊卑之礼说之,于是文帝与慎夫人皆悦,厚赐袁盎。事见《史记·袁盎列传》。李瀚《蒙求》:“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 左偃

    【介绍】:五代南唐时人。久居金陵,赋诗自乐,终生不仕。与韩熙载友善。原有《钟山集》、《左偃集》、《狎鸥集》、《画锦集》、《宏词前后集》,皆逸。《全唐诗》存其诗10首又2联,《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4句

  • 李渥

    【介绍】:郡望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宰相李蔚子。咸通十四年(873)进士,历左拾遗、河东节度使郑从谠掌书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其大中间为乡贡进士时所作《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

  •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介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句。此是李白一生写照,空怀壮志,怀才不遇,虽多方努力,积极奋斗,却到处碰壁。媒劳,引荐者徒劳而无功。乖,相违。

  • 刘太真

    【生卒】:725—792【介绍】:唐代文学家。字仲適。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尝居润州北固山。刘太冲之弟。少年时师事萧颖士。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代宗大历初,任常

  • 杜之松

    【介绍】:唐代文学家。中山(今陕西淳化东南)人,一作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高祖武德四年(621),曾任萧铣的交州司马。太宗贞观中,为蒲州、许州刺史。在蒲州期间,与王绩交谊较深,有书信往来

  • 皮光业

    【生卒】:877—943【介绍】:皮日休之子,字文通,生于苏州(今属江苏),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仕于吴越国,官至宰相。卒谥贞敬。《十国春秋》有传。为人善谈,长于诗文。《全唐诗》存其残诗2联,《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