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郑昈

郑昈

【生卒】:700—777

【介绍】:

唐代诗人。荥阳(今属河南)人。郑云逵父。排行二十。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释褐授郾城尉,转大理评事。天宝四载(745),任岭南经略使判官,佐彭果幕。六载(747),坐贬光化尉。移向城、北海尉。安禄山反,县民有应之者,昈率众击杀之,因擢登州司马,寻转登州长史。入为屯田员外郎、太子中允。肃宗乾元中,累迁淄、莱、沂等州刺史。后任河南副元帅判官,佐王缙。未几,除秘书少监,兼滁州刺史。大历十二年(777)卒,年七十八,赠刑部尚书。郑昈善五言诗,与著名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等人唱和。晚年赋《思旧游诗》百首。白居易称其“名动一时”,作品多佚。《全唐诗》仅存诗一首。事迹见唐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新唐书·郑云逵传》。

【生卒】:700~777

【介绍】:

行二十,荥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累官至大理评事。天宝四载(745)为岭南经略使彭果判官,六载坐彭果犯赃贬光化尉。后移向城、北海尉。安史乱起,北海民有应之者,昈辄率众击杀之。肃宗至代宗时历任淄、莱、沂、滁四州刺史。昈有诗名,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称其“尤善五言诗,与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辈联唱迭合,名动一时。逮今著乐词播人口非一。晚赋《思旧游诗》百篇,亦传于代”。《全唐诗》存诗1首。

猜你喜欢

  • 七哀诗

    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建安时期著名诗人王粲、曹植都写有《七哀诗》,而尤以王粲之诗最为出名。其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情感的五言诗。后借以指表现哀叹战乱、感伤流离的诗作。杜甫《垂白》:“甘从千

  • 山中与幽人对酌

    【介绍】:李白作。幽人,指隐士。对酌,即对饮。此诗写与友人对饮之佳趣。“一杯一杯复一杯”句,七字中六字犯重,重字乃诗之大忌,而太白此句“反不觉相犯。夫太白先有意立,故七字六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

  • 金化光

    【介绍】:见金厚载。

  • 卢骈

    【介绍】:咸通进士。曾任员外郎。《全唐诗》存诗1首。

  • 宜芬公主

    【生卒】:?—745【介绍】:唐代女诗人。芬,或误作芳。籍贯不详。唐玄宗外甥女杨氏,于天宝四载(745)二月受封为宜芬公主,出降饶乐郡都督怀信王李延宠。九月被杀。《全唐诗》存诗一首,小传云:“公主本豆

  • 持斧

    汉武帝绣衣御史暴胜之曾奉命持斧逐捕盗贼。见《汉书·王诉传》。后用作咏御史之典。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借问持斧翁,几年长沙客。”杜牧《李甘诗》:“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

  • 论唐诗繁荣与清诗演变

    霍有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21.8万字。本书大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唐代诗歌研究的论文,共12篇,从初唐到晚唐,有一定的系统性;而关于郑谷的3篇论文,颇有新见。第二部分是有

  • 张莒

    【介绍】: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大历九年(774)进士。历官知杂御史、吏部员外郎,终邓州刺史。《全唐诗》存诗1首。

  •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介绍】:李峤《汾阴行》诗句。全诗描写汉武帝到河东汾水之南祭祀后土的盛况。此四句抒发了江山永恒、人事短促、繁华不存的沉重感慨,充满深峻的哲理思考。与同时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

  • 罗让集

    文集。唐罗让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罗让集》三十卷。其后未见著录,当已亡佚。《全唐诗》存诗二首,《全唐文》存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