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东魏

东魏

朝代名,北朝之一。北魏末年,官吏腐败,政治黑暗。太昌元年(公元532年),高欢立元修为帝,自为大丞相,深居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遥控北魏朝政。元修欲削夺高欢权势,扶植拥兵关陇的贺拔岳及其部将宇文泰,以牵制高欢。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五月,元修以伐梁为名,发河南诸州兵,企图袭击晋阳。高欢先发制人,以助帝南伐为名,调集二十万大军,分道南下。元修见大势不好,由洛阳率轻骑入关,西投宇文泰。于是,高欢入据洛阳,立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其疆域,东至今辽西、山东半岛,西以今包头、河曲至渑池为界,与西魏相邻,南至今河南泌阳,北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东魏王朝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入关、高欢另立孝静帝元善见始,至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欢子高洋废元善见称帝建齐终,历一帝,十七年。

猜你喜欢

  • 镇南关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钦廉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派黄明堂为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都督,与王和顺、关人甫等到广西边境活动,准备发动起义。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黄明堂率乡

  • 玄宗改革

    唐玄宗当权之后,为整顿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①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武后时曾广置官员,末年更置员外官一千余人。中宗时,又置斜封官数千人。于是员外官、斜封官极为滥杂,国家开支大大增加。玄宗继

  • 山东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流民起义。当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八月和二年正月杜洛周与鲜于修礼在河北先后举行起义时,河北瀛(今河北河间县)、冀(今河北冀县)诸州二十余万户农民向南流徙。胡太后下诏州县,令安置所在流民

  • 始皇帝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他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令大臣们“其议帝号”。大臣王绾、李斯等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

  • 三川口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北宋王朝骄矜腐败,拒绝元昊称帝的要求,并悬赏捕杀元昊,停止宋夏贸易往来,而又不认真做战争准备。西夏遂决计提前大举攻宋。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初,元昊集结主力部队,以猝不

  • 立宪派

    由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或称改良派)演变而来,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方官绅的政冶代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使维新派感到欢欣鼓舞,为促使梦寐以求的宪政早日

  • 磨古斯反辽

    辽后期阻卜(又称达旦、鞑靼)人民抗辽斗争。十一世纪初,辽圣宗发兵征服游牧于辽西北草原上的阻卜后,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军事统治,不断引起阻卜人民反抗。阻卜逐渐成为辽西北地区一支劲敌。道宗继位后,阻卜社会

  • 日俄密约

    从日俄战争后直到1917年日俄两国曾先后签订了四次密约,其中心内容之一就是日俄两国协议瓜分中国内外蒙古的权益。以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的第一次和1912年的第三次为尤。密约主要规定,沙俄承认日本在

  • 秦初为赋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 “初为赋”。即秦国开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兵赋。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隐公四年;“赋,兵(指兵器)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 熹平石经

    汉灵帝熹平年间刻石的儒家经典。亦称汉石经或一字石经。汉朝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谬。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郎中蔡邕和杨赐等人上书,奏求正六经文字,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