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咸丰六年九月十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在广州黄埔港停泊时受到清广东水师的搜查,所藏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共十二人被拘捕。“亚罗”号为便于走私,雇用一名英国人任船长,并曾向香港英国当局登记过,但登记已经逾期。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得到“亚罗”号所雇英籍船长的报告,当即赴船干涉广东水师的正常执勤活动,妄称“亚罗”号为英国船,中国无权在该船捕人,企图截留被拘人员,未果。旋又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谎称船上悬有英国国旗,被中国兵勇撕下污辱,要求立即释放人犯,并公开赔礼道歉。叶名琛复照指出“亚罗”号纯系中国商船,被捕人员中确有海盗,但仍答应把有嫌疑的水手释放。21日(二十三日)巴夏礼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坚持全数放回人犯并公开赔礼道歉等无理要求,限二十四小时内答复。叶屈服于英方压力,被迫将十二名人犯送至英国领事馆。巴夏礼又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受,故意刁难。23日 (二十五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军舰突入珠江口,占领沿江数处炮台,轰击广州城,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猜你喜欢

  • 藏印议订附约

    见“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 俄国撤兵条约

    见“交收东三省条约”。

  • 日俄密约

    从日俄战争后直到1917年日俄两国曾先后签订了四次密约,其中心内容之一就是日俄两国协议瓜分中国内外蒙古的权益。以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的第一次和1912年的第三次为尤。密约主要规定,沙俄承认日本在

  • 大沽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在大沽抗击侵略者的三次战斗。1858年4月(咸丰八年三月)英法联军舰船二十余艘,兵众两千余,在额尔金和葛罗率领下麇集天津白河口外,并于5月20日(四月八日)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守

  • 法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主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晚期郑国子产。《左传》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 “郑人铸刑书”。这是子产担任郑国执政期间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

  • 断发文身

    西周封国吴的早期历史传说。周太王欲传位少子季历,长子太伯(一作泰伯)、次子仲雍窥知其意,相约逃往荆蛮,以让季历。太伯、仲雍到荆蛮后,改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截去长发,在身上刺上花纹),相继被立为当地君

  • 包衣

    满语,意为家内奴隶。满语称奴隶为“阿哈”,家内奴隶称“包衣阿哈”,简称“包衣”。清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属上三旗者,隶内务府,充骁骑、护军、前锋等营兵卒。属下五旗者,分隶王府,

  • 云南箇旧锡矿工人反抗斗争

    1903年5月14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箇旧锡矿工人为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反对清政府出卖路矿和镇压群众爱国运动,在周云祥领导下发动起义,提出“仇教阻路”、“阻洋占厂”的口号,击败清军,占领锡矿

  • 大周刑统

    五代时后周修定的法典。唐末以来,法律紊乱,刑罚苛酷,尤以后晋、后汉为甚。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后周太祖郭威曾命编修《大周续编敕》,仍承袭后晋、后汉之法,弊端很多。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世宗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