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建都之争

建都之争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退位。次日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孙中山荐袁以代。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对袁的野心有所察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提出三项条件:定都南京;俟新总统到南京受任之时,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始行解职;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以此约束袁世凯。但袁世凯不肯离开自己的老巢,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为促袁南下,派蔡元培等为迎袁专使赴北京。袁则指使北洋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在北京发动兵变,制造不能离开北京的借口;并让北洋军将领发表通电叫嚷“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 “大总统受任必难离京一步”,向南方施加压力。帝国主义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遣将,故意制造紧张空气,配合袁世凯的阴谋活动。南方的立宪派、旧官僚也鼓噪而起,反对袁世凯南下,主张定都北京,指责孙中山等革命派不顾国家安危,固执己见,造成北方危机,怂恿黎元洪发出“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定亡”的通电,反对定都南京, 为袁张目。袁世凯阴谋得逞,迎袁专使也受到蒙蔽而改变态度,向南京临时政府建议取消促袁南下的要求,定都北京。孙中山在各方面压力下,只好再作让步,建都之争又以袁世凯获胜而告终。3月6日临时参议院通过允许袁在北京就职的决议,以后又议决定都北京。4月2日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猜你喜欢

  • 关陇起义

    北魏末年敕勒族人胡琛和羌族人莫折大提先后领导的关陇地区人民大起义。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四月,胡琛自称高平王率众起义,为魏将卢祖迁所败,率部北撤。六月,莫折大提在秦州(今甘肃天水)自称秦王,聚众起义

  • 贾鲁治河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贾鲁对黄河的治理。贾鲁字友恒,河东高平(今属山西)人,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工部尚书、中书左丞等官。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平地水深二丈许,白茅堤、金堤相

  • 殿试

    皇帝在殿廷上亲自主持的对会试录取的贡士的考试,亦称廷试。其制初始于唐代武则天之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亲策贡士于洛城殿,为殿试之始。但唐代并无形成定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

  • 宗磐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太宗死后,宗磐以长子身分本可直接继承皇位,而宗翰却恃势拥立年幼的完颜亶为帝,是为熙宗。宗翰死后,宗磐一派势力迅速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熙宗乃积极争取宗干、宗弼、完颜希尹

  • 南北选

    金朝一项科举制度。太宗初年,急需网罗汉族文人以统治新征服的汉族地区。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遂开始仿照宋辽之制,以词赋、经义取士。初无定额,也无定期。占领河北、河东后,州县官吏更为缺乏。加以辽宋科举

  • 护军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3年设置护军使,并公布《护军使条例》。护军使一设于无军政长官的省份,实际上是督军和将军,节制全省军队,直属中央。一设于有军政长官的省份,管辖某一地区,名义上隶属于省军政长官。

  • 道教

    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教派之一。渊源于古代巫术。以战国秦汉时的阴阳五行,神仙方术及谶纬之说为基础,杂揉某些道家神秘思想而成。基本教义是“道”,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崇拜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

  • 南朝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到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我国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 安东都护府

    唐在东北地区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唐初,太宗、高宗派兵数次东征高丽。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军克平壤(今朝鲜平壤),灭高丽,遂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高丽、靺鞨诸部族府州,辖境西起辽水,南及朝鲜半

  • 秦仲伐戎

    秦国先公讨伐西戎的战争。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叛周王室,灭掉居于犬丘的秦的另一支系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后,任命非子曾孙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仲伐西戎失败,反为西戎所杀。宣王复命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