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西南地区是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称为“土司”。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土知府、土知县等,官职世袭。土司之间为争夺地盘,不断发生战乱。明朝政府在平定战乱后,则把这些地区的土司撤换,派出可以随时调迁的“流官”进行统治,这种办法叫做“改土归流”。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思南(今贵州思南)、思州(今贵州岑巩)的土司互相仇杀,明政府出兵平定战乱。废土司,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皇帝采纳了鄂尔泰废除土司世袭,改派流官治理的建议,任命鄂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政府推行镇压与招抚相结合的政策,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了三省的改土归流任务。乾隆年间,清政府又借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的机会,把四川西北部的土司废除,改用流官。改土归流后,在原土司地区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使这些地区直接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加强了这些地区与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猜你喜欢

  •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为镇压维新运动而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政变”。维新派与帝党结合,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顽固派对此极端惊恐和仇视,迅速地聚

  • 上海制造局

    见“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齐魏相王

    战国中期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互相承认为王。经过齐魏之间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遭到两次大败,元气大伤之后,东方受到齐国的威胁,西方又受到秦国的压力,魏惠王乃接受相国惠施的建议,

  • 限田限奴议

    西汉末年,大臣关于限制占有田地、奴婢数量的奏议。汉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盛行,奴婢、流民数量恶性膨胀,不仅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直接威胁到汉朝政权的生死存亡。汉武帝时,董仲舒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建

  • 崤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一场战争。秦穆公早有向东扩张的企图,因晋国的阻挡而未能实现。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刚刚去世,晋襄公即位,尚未来得及举行丧葬,秦穆公即乘机派遣军队,由孟明视等三帅统领偷袭郑国。未达目的

  • 进士科

    隋代以后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隋炀帝大业中,兴盛于唐贞观、永徽之际。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一直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之后,转归礼部。考试内容,唐初试

  • 滇粤陆路通商章程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 徐鸿儒起义

    明代后期山东农民起义。万历(公元1573年—1620年)年间,蓟州(今河北蓟县)人王森组织白莲教,又称“闻香教”,教徒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各地。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王森被

  • 大东沟海战

    又名“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海战。1894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七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抵鸭绿江口大东沟,第二天上午,正待返航,突遇日本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所率舰队寻

  • 门下省

    官署名。秦、西汉有侍中之名,但无寺省之设。东汉始设侍中寺,晋称门下省,为皇帝侍从机构,以备顾问。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权力愈重。隋唐时,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成为中央政权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