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江淮起义

江淮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杜伏威、辅公祏。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杜伏威、辅公祏在山东率众起义,后合并义军苗海潮部,转战淮南,自称将军。又兼并义军赵破阵部,势力渐强。后屯兵六合(今江苏六合),有众数万,直接威胁隋炀帝所在的江都城(今江苏扬州)。大业十三年,杜伏威大破隋骁将陈稜部,连下高邮(今江苏高邮)、历阳(今安徽和县)等城,声威大振。附近各路义军纷纷归附,遂汇成强大的江淮义军,占据江淮间广大地区。隋炀帝死后,这支义军遂失去斗争目标。杜伏威先归顺盘踞洛阳的隋越王杨侗,被任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后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降唐,官至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安抚大使,封吴王。辅公祏为东南道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武德五年杜伏威被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中毒而死。次年,辅公祏起兵反唐,称帝,国号宋。不久,为唐将李孝恭俘杀。

猜你喜欢

  • 庆历新政

    又称范仲淹改革。宋仁宗时的一次政治革新。宋建国后,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农民土地,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景祐(公元1034年—1038年)以后, 契丹渝盟,宋夏战争亦连年不断,官俸、岁币、军费剧增,国家财用日绌

  • 黜武复唐

    武则天晚年,病居洛阳长生院,宰相数月不得见,唯其面首张易之、张昌宗侧侍。朝士多欲黜武复唐。凤阁侍郎张柬之及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谋诛二张,得到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的支持。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

  • 伍员奔吴

    春秋末年,楚平王欲杀太子建,未果。为翦除太子建的羽翼,召太子建之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至楚而杀之。伍奢次子伍员(字子胥)逃亡。为谋复仇,往投太子于宋,旋又至郑。郑杀太子建,伍员遂奉建子胜取道昭关(今安徽含

  • 河北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六月,北魏统治者借助柔然力量镇压了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将截获的二十余万降民分散于冀、瀛、定三州(今河北冀县、河间、定州)就食。时,河北濒遭水旱,饥

  • 宪政商榷系

    民国初年的政派,通称为商榷系。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恢复,北洋军阀皖系头目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把持政府实权。原国民党国会议员张继等组织宪政商榷系,与拥护段祺瑞的研究系相对抗。在制宪问题

  • 雁门之围

    隋朝与突厥之间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巡行北塞,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图截击。始毕可汗父启民可汗(已死)之妻乃隋宗室女义成公主,故遣使告密,炀帝一行驰入雁门(今山西

  • 文学社

    清末湖北革命团体。前身为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群冶学社,振武学社。1910年(宣统二年)同盟会员蒋翊武等人因振武学社已暴露,商讨改名文学社。次年1月30日(宣统三年正月一日)借新年团拜,正式成立于武昌黄

  • 金朝

    朝代名。俗称金国。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阿骨打在领导抗辽斗争节节胜利的基础上,于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称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俘天祚帝,灭辽。天会五年,灭北宋

  • 内侍省

    官署名。春秋时有寺人,战国时有宦者令,秦置将行,西汉改称长秋。其官署称长秋寺,主管宫中事宜,宣达帝后旨意,多由宦者充任。东汉以降,长秋之职益重,掌顾问、拾遗、应对及诸宫闱,成为皇帝近侍。隋文帝置内侍省

  • 滇粤陆路通商章程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