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去。此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领,段是安徽合肥人,因而称皖系,与直系同为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段祺瑞字芝泉,早年毕业于李鸿章所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曾赴德国学习炮兵科。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时奏调至小站,委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被袁依为心腹亲信,是北洋集团的核心骨干,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清末历任北洋军参谋处总办、军令司正使、统制等职,武昌起义爆发,任第二军军统,驰往湖北镇压革命,旋授湖广总督。袁世凯窃国后,居陆军总长要职,并曾代理国务总理。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采取消极抵制态度,当袁受到全国声讨无奈取消帝制后,段则仿效辛亥时袁世凯对付清廷的办法,要挟袁向他交出实权并企图取而代之。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控制了北京政府。皖系军阀的主要头目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吴光新、卢永祥等,据有华北部分地区及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地盘,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段祺瑞力图建立皖系的独裁统治,拒绝恢复被袁世凯所破坏的《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扩充军队,进一步投靠日本,出卖大批国家主权换取借款,用以增强实力,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企图用武力削平南方反对势力。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受到直系军阀的抵制阻挠无法实现,因而直、皖两系矛盾加剧。1918年段祺瑞组织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新国会选举,将直系首领、代理总统冯国璋排挤出北京政府,直、皖两派斗争更加尖锐,终于诉诸武力,于1920年爆发了直皖战争。直系军阀联合奉系打败皖系,迫使段祺瑞下台,自此皖系一蹶不振,以后逐步归于消灭。

猜你喜欢

  • 河间之战

    隋末河北义军战胜隋官军的著名战役。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隋炀帝派右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率精兵三万南讨李密,并授权镇压沿路农民军。薛军行至河间(今河北河间)城南,驻扎于七里井,拟进攻河北

  • 抗倭斗争

    十四到十六世纪中国军民抗击沿海地区日本海盗集团的斗争。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混战。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到中

  • 西秦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乞伏国仁建立。淝水战后,前秦衰落。建义元年(公元385年), 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定都于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境内)。在位四年死,其弟乞伏乾归继立,脱离前秦控制。太初七年(公元

  • 崔浩之狱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诛杀汉族世家大族的一起大案。崔浩(?—公元450年), 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好文学,博经史,工书法,长于天文、历学、曾制定《五寅元历》;历仕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

  • 棒胡起义

    元末河南农民起义。首领棒胡,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原名闰儿,因善使棒,故以棒胡称。棒胡以宗教形式为掩护进行活动,自称李老君太子,烧香聚众。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二月起义于汝宁信阳州(治今河

  • 平治章程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英国在拉拢东南各省督抚搞“东南互保”的同时,策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独立”割据。英国香港总督卜力授意香港议政局议员何启,与兴

  • 景教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等教士经波斯来中国传教,公元638年建波斯寺,后称大秦寺,时有教士二十一人,后向全国发展。武宗灭佛时,该教亦遭波及,教士二千

  •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日本援引《中日马关条约》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6年7月21日(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与日方代表林董签于北京。二十九款,另附双方往复照会六件。

  • 郑庄小霸

    又称郑庄强国。春秋初年,周王朝衰落,无力解决内乱外患。各诸侯国也发生了升降变迁。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自诸侯出。强国以尊王攘夷为旗帜进行争霸活动。精于权术,善于用人的郑庄公,在平定了其弟共叔段叛乱后

  • 天地会

    又称三合会、三点会,清代民间秘密组织。其成员主要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城市平民等劳苦大众,也有汉族地主阶级反满派。汉族地主阶级反满派参加这个团体的目的,是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图谋私利,他们强调“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