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科差

科差

元代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丝料、包银与俸钞三项。公元1236年太宗窝阔台始行“五户丝”制,规定诸投下户每两户出丝一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一斤输于本投下。忽必烈即位后,改行“二五户丝”制,规定每两户出丝二斤输于官,每五户出丝二斤输于本投下。此即谓丝料。金亡前后,北方一些军阀曾将各项赋税合并,统一征收,称为包银。蒙哥汗时规定每户征包银四两(初为六两),忽必烈即位后改以钞输纳,每户征钞四两(折合白银二两),即较前减少一半。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又规定,纳包银民户,每纳钞四两,即增纳钞一两,称俸钞,专充官吏俸禄。由于各种户计隶属关系不同,户等高低悬殊,因而实际承担的科差数额并不一致,每户法定数额只是一个大体的平均数。

猜你喜欢

  • 荫亲荫客制

    西晋时期世家大族荫庇依附人口的制度。司马氏政权为维护世家大族利益,在颁布占田制的同时,还规定了依官品荫庇亲属和荫庇衣食客、佃客的制度。官吏依品阶的高低,可荫庇亲属,多者九族,少则三世。荫庇佃客,第一、

  • 民政长

    官名。辛亥革命后,各省置民政长,为一省行政长官。1912年尚无统一制度,经北洋政府任命民政长的只有山西、湖北、四川、江苏、江西、福建等省。从1913年初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开始,各省

  • 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7月(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创办于北京。它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为戊戌“新政”之一。第一任管学大臣是孙家鼐。初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

  • 肖衍舍身佛门

    梁武帝佞佛事件。梁武帝肖衍崇信佛教,赐给寺院土地、财产和特权,亲自主持建造大敬爱寺、大智寺和同泰寺,并且三次舍身佛门,入同泰寺为僧。第一次舍身在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三日后被臣下赎身回宫,遂将

  • 刘渊、石勒反晋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率部众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定都离石。后来有石勒、王弥等人前来归附。石勒率众三万,转战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汲郡(治今河

  • 三统历

    西汉末年刘歆在《太初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历法。刘歆以《易经·系辞》的数理来解释《太初历》,并作了系统的历法理论说明,改《太初历》为《三统历》, 《三统历》收载于《汉书·律历志》中,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上

  • 西北回民起义

    即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回民反清武装斗争。1862年5月(同治元年四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率部进逼西安, “往结回众”,陕西渭南回民群众纷起响应。回民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

  • 汉平闽越

    战国时,楚灭越,越人分散,其进入今福建境内的一支,与原七闽土著相结合,形成闽越。秦击败闽越人、设闽中郡。秦末农民战争中,闽越首领无诸等参加反秦战争,后又佐汉灭楚。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今福

  •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触龙说服赵太后同意送其少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故事。赵惠文王于公元前266年卒,太子丹立,是为赵孝成王。时赵孝成王年少,政事由赵太后掌管。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秦国急于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