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与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开展了论战,论战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维新派认为中国处于“四夷交迫,分割洊至,覆亡无日”的危险境地, “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顽固派把维新派的变法要求斥之为“莠言乱政”,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断言“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第二,要不要兴民权。维新派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于上权太重,民权尽失”,而“立国会、立宪法”、兴民权则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所在。他们主张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期解生民于倒悬之危,置国家于磐石之安。顽固派则反对兴民权,坚持君主专制制度,叫嚷“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制,岂容轻改?” “治天下者,大权不可以旁落,况移于民乎?”。第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维新派认为八股取士是愚民制度, “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 昏人神智”,因而主张废八股,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顽固派则说什么“八股代圣贤立言,朝考复试为祖宗成法,变更则士人寒心……”,“若废制义取士,人将弃四子书而不读,其害有甚于洪水猛兽。”围绕上述问题的这场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显示了维新派生气勃勃的力量。维新派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的提倡,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在论战中,也暴露出某些弱点。他们既要求改革,又不敢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既提倡民权,又强调中国“民智未开”,只能实行君主立宪,不能实行“民主共和”;既反对封建文化,又不能肃清自身的封建毒素。这种思想、政治上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后梁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年,唐朝权臣、梁王朱温代唐称帝而建立的王朝。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任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任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

  • 吴起变法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

  • 新疆八卫所

    明代在新疆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元末新疆维族地区有许多封建地方政权并立。明朝建立后,他们的一些统治者要求和中央加强联系。洪武、永乐时,明朝在嘉峪关与哈密之间建立了哈密卫(今新疆哈密)、蒙古赤斤卫(今甘肃

  • 昆陵都护府

    唐羁糜都护府名。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之后,于碎叶川以东地区设置,管理五咄陆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约当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流域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685年

  • 天理教

    又名“八卦教”、“荣华会”。属白莲教的一个支系。他们活动的主要地区为冀、晋、豫、鲁。八卦均设教主。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时,乾卦教主为山东定陶张延举,坤卦为山西岳阳人邱玉,震卦为河南滑县李

  • 兵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军事的学派。《汉书·艺文志》未列入诸子十家之内, 而另立兵家,细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谋家、兵技巧家。创始人为春秋末期孙武。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为吴将,助吴击

  •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接受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穿挖渠道。引泾水为源,首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尾入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注归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

  • 韩陵山会战

    北魏末年高欢与尔朱氏联军的一次大战。河北起义失败后,二十余万六镇兵民被迁至山西,他们武装反抗二十六次,均遭失败。时,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北)刺史高欢,向掌握朝政的尔朱兆建议,实行安抚政策。尔朱兆便令高欢

  • 吴越归宋

    宋代后周,吴越钱氏震恐,乃屈节事宋,多方顺从。宋灭南唐之役,吴越奉命出兵夹击助战。开宝九年 (公元976年)二月,其主钱俶奉诏偕妻子入朝,赵匡胤谕其纳土,钱俶惶惧而返。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