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蒲安臣条约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在华盛顿签订该约,共八条,主要内容为:中国于原订贸易章程外,欲与美国商民另开通商行船之路各事,均得自订章程,但不得违反原约规定;清政府得在美国各埠设置领事,美国按照各国例予以优待;两国侨民在对方国内,都不得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两国人民前往对方游历、居住,均照最惠待遇办理;两国人民均可在对方进入大小官学,并受最惠待遇,双方都得在对方设立学堂。这个条约是两个美国侵略分子炮制的,在“平等” “自主”等言词下,美国攫取了扩大掠买华工、加强文化、宗教侵略的权益。1869年11月23日(同治八年十月二十日)在北京互换批准书。

猜你喜欢

  • 永嘉之乱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率众反晋夺权,建立汉国。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军攻破洛阳,俘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参见“刘渊、石勒反晋”。

  • 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掌握东晋朝廷大权的司马道子父子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下令强征浙东八郡“免奴为客”的丁壮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兵,称之为“乐属”。农民一入军籍,则终身当兵,世代当兵。故而激起人们的

  • 二府

    宋代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合称。为加强皇权专制,宋以掌管全国政务的中书门下(即所谓“中书”或政事堂)为政府,又称东府;以掌管全国军政的枢密院为枢府,又称西府。二者分掌文武二柄而共参最高国务,号为“二府”。

  • 耿恭守疏勒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耿忠率部出酒泉塞,击败匈奴, 占领伊吾(今新疆哈密),设宜禾都尉,驻军屯田。永平十七年,恢复西域都护府及戊己校尉。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恭为戊己校尉,驻

  • 公亶父迁周

    周族在豳居住期间,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于是在其领袖公亶父的率领下往南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公亶父在这里建立城邑宫室,设置官吏,贬损戎狄风俗,奠定了周人国家的雏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

  • 朝代名,南朝之一。肖衍建立。南齐末年,皇室内部相互残杀,东昏侯肖宝卷杀尚书令肖懿。雍州(治今湖北襄樊)刺史肖懿弟肖衍,联合握有荆州(治今湖北江陵)军政大权的肖颖胄,举兵声讨肖宝卷。永元三年(公元501

  • 阿保机诸弟之乱

    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首领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痕德堇为部落联盟长后,改革联盟组织,进一步牢牢掌握了全部军政实权。于是违背联盟长三年一改选的旧制,凭借权势“久不受代”,遂引起部落联盟中守旧派贵族势力的激烈

  • 中俄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天津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3日(咸丰八年五月初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海光寺签订。共十二条,主要内容为:除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