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订租威海卫专条

订租威海卫专条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98年7月1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与英国公使窦乐纳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中群岛、威海全湾沿岸以内十英里地方)租与英国,所租之地均归英国管辖,租期二十五年;在格林威治东经121°40′之东沿海暨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还可在该界内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驻扎威海城内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租地之武备有所妨碍,等等。从此,威海卫实际上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俄两国在渤海湾的争夺日趋尖锐。

猜你喜欢

  • 凌烟阁图功臣像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和表彰多年来随他征战和治国的二十四位有功之臣,命令把他们的像画于三清殿侧的凌烟阁。二十四位有功之臣为: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

  • 山东机器局

    清末山东创办的军事工厂。1875年(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奏准创办于济南北郊泺口。调委徐建寅为总办,薛福辰为会办。创办经费约三十万两左右。1877年(光绪三年)正式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火药、铜帽、拉火

  • 李璮之乱

    中统三年 (公元1262年)汉人军阀李璮发动的武装叛乱。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子。金宣宗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李全降宋,后又叛降蒙古。李全死,李璮袭职益都行省。忽必烈即位,加封其为江淮大都督

  • 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见“黄花岗起义”。

  • 晋文继霸

    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他任用赵衰、狐偃等人,整顿内政,加强军队,发展农商,结束了晋国多年来政治上的动荡,使晋国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新局面。又在“尊王

  • 辛亥革命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以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发动武昌起义为标志,是年为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894

  • 晋作州兵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征收兵赋的制度。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至秦,派人回国,假君命赏给国人田地,在此基础上实行新的征收军赋的制度,以扩充晋国兵力,名之曰“作州兵”。对于“州兵”的性质,一说以州为单位征

  • 陋规

    清代征收钱粮或捐税外,允许地方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叫做“陋规”,也叫“耗羡”。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做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损失,多征一部

  • 郑躬起义

    汉成帝时广汉郡(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川北、甘南、陕南一带)农民起义。成帝时,统治集团荒淫腐朽,赋敛沉重,百姓饥馑,流离道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治今四川梓潼)钳子(亦称钳徒)攻破监牢,救出死罪

  • 元祐党争

    宋哲宗时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集团间的斗争。哲宗年幼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遂废罢新法,排斥“新党” (即变法派)朝臣。旋以司马光死,旧党分化为程颐为首的洛党、苏轼为首的蜀党和刘挚为首的朔党等不同的政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