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

又称 “祺祥政变”。1860年(咸丰十年)咸丰皇帝在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时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翌年8月(七月)病殁,遗诏立其六岁幼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并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政。八大臣根据遗诏拥立载淳嗣位,而实际上控制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肃顺等顾命大臣对外国侵略者抱有猜忌、怀疑的态度。载淳生母“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为了独揽朝政,策动“母后皇太后”钮祜禄氏与八大臣争权,并暗中与深得洋人赏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诉相勾结。9月5日(八月一日)奕诉托名奔丧,从北京赶至承德,与两宫太后制定了发动宫廷政变的计划。密谋既定,奕诉便立刻返京布置。其时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以皇帝年幼为由,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即实行垂帘听政。肃顺等顾命大臣以违背祖制,痛加驳斥,暂时挫败了那拉氏的擅权阴谋。那拉氏旋即与奕訢施展阴谋,既争得了手握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支持,又剥夺了肃顺等人掌握的一部分兵权。10月26日(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灵柩从承德起运回京。那拉氏暗使诡计,让肃顺护送灵柩慢行,而自己却偕同钮祜禄氏和幼帝载淳,由载垣等顾命大臣扈从,间道回京。这样,八大臣就被拆散,先行的七人离开核心人物肃顺,变得群龙无首,而肃顺一人落后,又弄得孤掌难鸣。11月1日(九月二十九日)两宫太后到达北京,当日召见奕訢和其他亲信大臣秘密部署。翌晨,突然发动政变,先将载垣、端华囚于宗人府,然后遣人至密云逮捕了肃顺。11月3日(十月一日)授奕诉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8日(六日)赐令载垣、端华自尽,并令将肃顺处死,景寿等或革职或戍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从此,那拉氏控制中国政局达四十余年之久。政变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就公开勾结,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因为这次政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1861年),故称之为辛酉政变。由于载淳初继位时下令明年改号“祺祥”,故这次政变又称为“祺祥政变”。政变后,载淳改元同治。

猜你喜欢

  • 康熙捉鳌拜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帝,时年仅八岁,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与鳌拜有矛盾,只有鳌拜

  • 中国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 “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金奔巴制

    西藏旧俗达赖、班禅等的传位制度。“奔巴”藏语意为“瓶”, “金奔巴”即“金瓶”。西藏旧俗,达赖、班禅及其他呼图克图(活佛)死后,被认为还要转生。他们死时出生的男性婴儿,即被认为是由他们转生的,要找来继

  • 横帐

    即辽太祖阿保机及其后裔九代(九帐)皇族之宫帐。辽制东向而尚左,故皇帝御帐座西面东而设。皇族三父房(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帐北向,遥辇九帐南向。东西为尊,故阿保机及其后代九帐皇族皆为“横帐”,成为辽皇

  • 交钞库

    金建国初年,一直沿用宋、辽旧钱,并未自铸货币。海陵王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货币需用量增加,于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始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造大钞、小钞,名为交钞。大钞面额分为一、二、三、五、十

  • 庆历增币

    宋仁宗时辽对宋的外交讹诈事件。仁宗即位后,屡败于西夏。辽最高统治集团乃乘宋困敝进行讹诈:一面派大军压境;一面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三月,遣使持国书至宋,以周世宗时所攻取的关南本后晋石敬瑭割予契丹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

  • 三有司

    周代司徒、司马、司空三种官职的合称。见《卫盉》铭文。司徒,金文多作“司土”,掌民事、征发徒役。司马,掌军政和军赋。司空,金文作司工, 掌土功。周代中央政府及各地诸侯皆设三有司。中央政府的司徒、司马、司

  • 铜匦

    武则天时设置的一种谏议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铸铜为匦(箱子),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谏议。其匦分四:其东为“延恩”,献赋颂、求官位者投之;南为“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为“伸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