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郝散、郝度元反晋

郝散、郝度元反晋

西晋时匈奴族人的反晋斗争。西晋政权残酷统治内迁的少数民族,迫使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在上党(今山西长治北)率众举行起义,攻杀当地长吏。不久,起义军被官军战败,郝散投降后被杀。元康六年,其弟郝度元率领冯翊(今陕西西安东)、北地(今陕西富平、耀县一带)两郡的马兰羌和卢水胡族人民,再次起兵反晋,有众数十万人,声势浩大。与官军英勇战斗,杀北地太守张损,打败冯翊太守欧阳建和雍州(治今陕西西安西北) 刺史解系,给各族人民极大鼓舞。元康九年,起义被镇压。

猜你喜欢

  • 陈峒起义

    南宋孝宗时湖南农民起义。荆湖南路郴州(今湖南郴县)官府榷酒,官吏贪残虐民。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宜章(今属湖南)农民陈峒聚众举行起义。以当地山林为据点,四出袭击官军,深得民众拥护,队伍迅速扩大至

  •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为中英《天津条约》的补充条款。根据《天津条约》的有关规定,1858年10月(咸丰八年九月)清政府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到达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

  • 更戍法

    宋代兵制。又称出戍法。宋初采纳谋臣赵普之议,令禁军部分驻守京师,部分戍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的称驻泊或屯泊,戍守内郡重地的称屯驻。另有移驻就粮或守护漕路要津者,称“就粮军”。戍守外郡者定期轮换, 以使士

  •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见“中英藏印条约”。

  • 岳飞昭雪

    岳飞因抗金被谋害,引起人们长久怀念与不平。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即位,锐意北伐,收复中原。遂起用抗战派官僚张浚等,筹措抗金。七月,下诏追复岳飞、岳云官爵,追谥岳飞为“武穆”, 以官礼改葬

  • 盐铁会议

    汉昭帝时各郡国贤良文学就盐铁、榷酤、均输等政策同丞相、御史大夫等官吏展开的一场争论。昭帝初年,承汉武帝末年连年战争之后,流民未尽还,农业收成不好,社会急需休养生息,武帝的某些政策也需调整。始元五年(公

  • 建文削藩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建文帝即位后,采纳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建议,实行削藩。先将力量较小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迫自焚死。进而采取措施,对付实力强大的燕王

  • 月旦评

    东汉末年。汝南(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名士许劭和从兄许靖都有很高的声望,喜在一起评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换其品评题目,逐渐成为风气,当时人称汝南俗有月旦评。后来,把品评人物称为月旦评。

  • 东台

    官署名。即门下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东台,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

  • 商汤灭夏

    商汤灭葛以后,又陆续灭掉了韦、顾、昆吾等夏的与国,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控制了整个东方地区,于是在伊尹的辅佐下兴兵灭夏。这时,夏朝在桀的统治下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外而诸侯叛离,内而民众反抗,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