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三卷。南朝宋刘义庆(403-444)撰,字不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历任秘书监、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职,位终南充州刺史。义庆虽权势显赫,但《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常“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时文人学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皆在其门下。据本传所叙,《世说新语》一书,司能是由他和其门下共同编撰的。除此书外,刘义庆还著有《徐州先贤传》、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宣验记》和《典叙》等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临川王义庆集》八卷,已散佚。《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唐时又名《世说新书》,以区别刘向所著的《世说》,后改名《世说新语》原书八卷,梁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上、中、下三卷三十六篇,为宋人晏殊所删并。全书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东汉后期至晋宋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他们的言行和风貌,虽然不能说句句都是真实的,也有不能确指的传说性质,但大多数是可靠的,是魏晋士大夫阶级思想、生活的真实记录。它提供了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学、历史、风尚的珍贵资料。此书在选材和编排上,明显表现了作者的倾向性。他一方面宣扬名教,鼓吹封建道德,夸耀士大夫门阀的高贵和生活的豪华,欣赏名士风流,崇尚清谈;另一方面对所谓魏晋风度也有不满和批评。这种对人物及其行为的赞赏和贬斥,不是通过语言直接加以评论,而是由分类的名称表现出来的。如在此书三十六个门类中,既有较为客观的“言语”、“文学”、“术解”类,也有肯定的“德行”、“方正”、“雅量”类,还有带批评色彩的“任诞”、“简傲”、“汰侈”、“俭啬”类,总的来说,他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物的。艺术上突出地表现为,《世说新语》的语言,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还是人物本身的语言,虽极简洁,却意味隽永,往往片言数语,就能勾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面貌。人物对话,采取当时的口语,应对巧妙,别有韵味,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赞。《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甚大,它的出现,开创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新体裁,形成了轶事小说的一个新流派。继它之后,续书和仿作大量出现,如唐王方庆《续世谈新书》(已佚),宋王傥《唐语林》,孔平仲《续世说》,明何良俊《何氏语林》、李仲文《明世说新语》,清王晫《今世说》,近人易宗夔《新世说》等自成一体,蔚然成风。书中的许多故事,如“周处除三害”,“祢衡击鼓骂曹”、“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广为流传。《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引书四百余种,现多已失传,尤其珍贵。有唐写卷残本、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日本影宋绍兴八年董葊刻本、明嘉靖十四年袁絅仿宋刊本、《四部丛刊》本、明吴兴凌氏刻朱墨套印本、纷欣阁丛书重刻表本、康熙十五年刊本、王先谦校刻本、《惜阴轩丛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四部备要》本、又乾隆二十七年董氏刊本二十卷,题《重订世说新语补》、又明嘉靖四十五年太仓曹氏重刻本、明嘉靖毛氏金亭刻本、崇文书局汇刻书本、《诸子集成》本均六卷。又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本。

猜你喜欢

  • 脉诀刊误、附录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元戴启宗(生卒年不详)撰。《脉诀刊误》又名《脉诀刊误集解》。戴启宗字同父,金陵(今南京)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戴氏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五运

  • 经书音释

    二卷。明冯保(生卒年不详)撰。保字永亭,号双林,深州(今河北深县)人。嘉靖中为秉笔司礼太监,隆庆及万历初权势极重,事迹见《明史·宦官传》。此书摭拾《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等书,参杂以己意编

  • 西晋文纪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西晋相传四叶,为时不多。何晏、王弼等人主张“援老入儒”,君主无为而治,遂

  • 封谥繙清

    一卷。奕赓撰。奕赓,见《谥法续考》。是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有帝后陵名、列朝年号,其中上自肇、兴、景、显四祖永陵,曰恩特赫莫蒙安,下至仁宗昌陵,各译所翻清语。第二章为亲郡王封号,第三章为贝勒等嘉号,第四章

  • 五诰解

    四卷。宋杨简(详见《杨氏易传》)撰。五《诰》系指《尚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五《诰》言词古奥,佶屈聱牙,最为难读,杨简于《尚书》选此五《诰》作注,知难而上,颇有大匠风范

  • 崇祯朝纪事

    四卷。李逊之(生卒不详)撰。李逊之,字肤公,号江上遗民。江阴(今江苏江阴)人,一说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明末大臣李应升子。继承家学,入清不仕。著有《李忠毅公家谱》。《崇祯朝纪事》,编年体史书。取材邸报

  • 简松草堂文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清张云璈(1744-1827)撰。张玉璈字仲雅,一字简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谒选授湖南安福知县、后调任湘潭知县。张云璈于学无所不

  • 画禅

    一卷。旧本题作明释莲儒撰。其生卒年与事迹不详,只书中自称“白石山衲子”。从“释”、“衲”二字可推测是个僧人。此书所记也都是能画僧人,从惠觉开始直至智海,共六十余家。但其中多有挂漏,如元代僧人:绝照见于

  • 词话丛抄十种

    十卷。清王文濡编。编者生卒里贯未详,只知曾旅居上海,寄食书圬,善写文章,有以自见。然于倚声之字,则多疏略。所辑各书,未如近人所编《词话丛编》详尽。但亦时有佳构。文濡认为为词之道,易流于华丽空滑,欲反其

  • 淳化法帖

    十卷。宋太宗敕王著摹勒。王著,生卒年不详。字如微,授隆平主薄,官太宗侍书,殿中侍御史。善攻书。宋太宗曾购求古今书迹。让王著辨精识微,确定为法帖十卷,并摹勒上石,便是《淳化法帖》。唐《弘文馆帖》只是摹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