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西两晋志传

东西两晋志传

十二卷。不题撰人。据序,知编撰者实即序作者杨尔曾,此说亦有存疑。杨尔曾,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小说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作品有《东西两晋志传》、《东西两晋演义》、《韩湘子全传》,并刊有《海内奇观》、《图绘宗彝》等。《东西两晋志传》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分叙东、西晋故事。西晋四卷,自晋武帝太康元年灭吴,王浚、王浑争功,讫于司马睿即位。东晋八卷,自元帝司马睿颁诏赦天下,讫于刘裕受禅建立刘宋王朝。叙事不分回,每卷中以主要的人和事分条设题,题多为七言,极少数为八言,单句。述事本于史传,按历史顺序,在演述晋王朝盛衰变化的同时,间杂以北魏、前秦等王朝的更替演变,基本反映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但中心不突出,线索凌乱,在历史演义小说中属于三流之作。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周氏大业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初带月楼重刊周氏大业堂本,藏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另有英德堂重刊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尚书考灵曜

    一卷。本书原题阙名。所辑共十一条,其“地有四游”条、“五百载圣纪符”条、“日旁气白者为虹”条,都见《太平御览》所引;而“星为夏期”与“虚星秋候”两条,在《太平御览》中连而为一,此处分为两条;“五星若编

  • 放言居诗集

    六卷。清曹炳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炳曾字为章,号巢南。上海(一作浮梁)人。康熙末贡生,为曹煜曾堂弟。本集是《石仓世纂》之第三种,计诗五卷,后附杂著一卷,并有其侄曹一士所撰墓志铭。其诗与堂兄煜曾

  • 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 易卦考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是范氏的读书札记之一种。此书首论河洛,认为河洛四位之相合,与羲卦四象之相合,其数历历不爽,因而圣人因图书而作易;其次考订先天卦变,认为京氏之八卦分宫次序乃后天之卦变,因改定八宫

  • 黄梨洲遗书

    八种,四十三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亦为独撰类丛书,然而较《梨洲遗著汇刊》收书为少。收有《南雷文定》前集十一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附录一卷、《南雷诗历》四卷、《南雷文案》四卷外一卷、《

  • 九朝谈纂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此书内容为辑明太祖至明武宗九朝说部杂事,总为一书。其中分太祖为三册,成祖以下为七册,并于书前开列所采书目,共计五十余种,而卷内所辑书名尚有在所列书目以外者。大体类似于江少虞的《事

  • 读史论略

    一卷,清杜诏撰。杜诏字紫纶,江苏无锡人,康熙年间进士,官庶吉士,以诗文出众受康熙赏识。后来辞官归家,与高僧结九龙三逸社,林居二十年,曾经选中晚唐名诗作,编成《叩弹集》,自著有《云川阁集》、《浣花词》、

  • 赵氏孟子章指复编

    一卷。清萨玉衡编辑。玉衡字檀河,福建闽侯人。是书首有玉衡自序,作于嘉庆十九年(1814)。所辑《赵氏孟子章指》全部依据余萧客《古经解钩沉》,与马国翰所辑同,但体例上有微异。玉衡于七篇中各标第几章,马国

  • 七经读法

    不分卷。清孙乔年(详见《古文尚书证疑》)撰。本书有其子孙仝严附记,称乔年在七经方面均有著述,既释诂又论文,讲明义理,博引群儒,总计数百万字,本书只是其七经卷首读法源流纲领,全书尚待付印。书中《读周易》

  • 孝经注义

    一卷。清魏裔介(详见《易经大全纂要》)撰。该书对《孝经》分章进行诠释。其训诂字义的标题曰“注”,敷衍语音的标题作“义”。词旨浅近,为课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