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杂说

丧礼杂说

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先舒字稚黄,后更名骙,字驰黄。浙江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诸生。从陈子龙游,又曾经从刘宗周讲学。其诗音节浏亮,为西冷十子之首。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称为“浙中三毛,东南文豪”。能诗文,精通音韵。著有《声韵丛说》、《韵学通指》、《匡休巽书》、《圣学真语》、《小匡文抄》、《思古堂集》、《螺峰说录》、《东苑诗文抄》、《蕊云》、《晚唱》等。此书没有序和跋。是书从三年之丧起,到曾孙为曾祖父母玄孙为高祖父母,共有二十多条。如继母在堂不可称孤哀子,私谥非古乃是变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不肯引嫌自避,而反欲引嫌以避孝子,君子谓之不知礼。丧事之家,不举酒肉,假若亲友果真为饮酒食肉而来,则听其去可。陈义都极其正大。至于认为孙为生祖母服期,不得承重服三年,也很有见地。但是,承重之说,认为古人国君都有爵位和土地,卿大夫有世官世禄。承重,有继体之义。后世有荫袭者,尚可沿此,余则无重可承,似乎不必苛求。古人于妾有缌,《通典》于贵臣贵妾服下,引用马融之说极其详细。但是,古时诸侯一娶,有及娣侄者都分际相等,知所从来,后人则多数为买妾。如汉帝之赵飞燕等,都不能究所从来,更不用说士大夫之家。是书举有妾之子讣,家长出名,而未言服。但所生之子,既服斩衰,则为之父者,竟然一无所服,视若路人,于对子之情,似乎有所不足。或如古礼于有子之妾服缌,似乎从情理上来说较为周到。如或已行废妾之制,自然不必议论。元代吴澄之说:“三年期功缌者其名也,不酒肉不御内者其实也。”。今人对于丧事,往往张宴待客,虽然孝子不列席,然而,究非正辩,是书对其进行讥刺,这是正确的。又如父母死后,只须祭或忌,这也比较适宜。清代在诞辰则祭寿星殿,忌辰则祭奉先殿,此则帝制特典,常人似乎不应该沿习。书末附有常理杂说,从婚礼到女子已嫁而归者为客,共有数条,似乎所言三党一节极其合理。今人研究礼制者很少,是书犹且间或能够阐发新义,这自然是难能可贵的。此书有《檀弓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易象

    二卷。清王明弼撰。王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而各敷衍数语于后,实无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灵枢悬解

    九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将《灵枢》篇目重新加以编次,分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九类。对原书内容改动不多,但指出很多错简之处,如黄氏认为“经别”前十三段为

  • 嘉定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程其珏修,杨震福等纂。程其珏,字序东,江西宜黄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知县,光绪四年四月任嘉定县知县,五年十月回任。杨震福,字子敷,又字声伯,

  • 医林纂要探源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

  • 诗考异字笺余

    十四卷。清周邵莲撰。周邵莲字湘浦,江西奉新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卷首有翁方纲序,称其虚怀审慎,不执一说,不偏一家,其间实难以断定者,则以俟善学者加详焉,今读之信然。其中如“参差荇菜”下云:《说文

  • 易象大旨

    八卷。明薛甲(1498-1572)撰。甲字应登,号畏斋,江苏江阴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采集遗书总录》载《易象大旨》八卷,刊本。张衮《序》云:“薛君读《易》十有余年,早

  • 娱亲雅言

    六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元照字修能,号九能(一作久能),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诸生。治经史务实学,熟于《尔雅》,为诂经精舍高材生,深得阮元、朱珪赏识。曾尽卖所有书,得钱二十六

  • 经济文辑

    三十二卷。明陈其愫(生卒年不详)编。陈其愫字素心,浙江余杭(今杭州)人。此编选明代议论之文。分圣学、储宫、宗藩、官制、财计、漕挽、天文、地理、礼制、乐律、兵政、刑法、河渠、工虞、海防、边夷十六目。书成

  • 光绪宫中现行则例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刻书年月。据书中内容,可推知为光绪初年所编。是书第一卷为训谕,自康熙十八年(1679)至光绪五年(1879),凡有关宫中事务的谕旨多录其中,而以关于宫中妃嫔、太监事为多。第二卷

  • 都公谈纂

    见《谈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