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集传

书集传

六卷。宋蔡沈(1167-1230)撰。沈字仲默,号九峰,元定之子,建阳县(今属福建)人。沈少学于朱熹,年仅三十,遂弃举子业,专心研究理学;元定谪道州,沈从之,与父常以理义自娱;元定去世,沈徒步护丧归。屡荐不就,因隐居九峰,学者称为“九峰先生”,明代追谥文正,《宋史》附《蔡元定传》。沈之学出自朱熹,继承朱熹理学传统,宣扬心学、心法,提倡德、仁、敬、诚。庆元己未(1199)年冬,沈受朱熹之命作《书集传》,至嘉定己已(1209)年始成,先后历时十年。《书集传》又称《书经集传》、《书经集注》。沈撰此书,“参考众说,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书集传·自序》)”。此书分别《尚书》今文、古文并注之,故称“集传”。此书不作烦琐考据,说解力求简明易懂,较《尚书》伪孔传为清晰明白。书中驳正伪孔传旧注,多有精到见解。沈受学于朱熹,其书又经朱熹订定,然于《尚书》文句说解中,仍有不同于朱熹者。该书体例先说解文字,然后阐明大义;其文字浅显易懂者,乃径说经义。此书于宋人《尚书》说解中为最善,影响后世至为深远。自元仁宗时,此书与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胡安国《春秋传》等并立于学官,直至清末废除科举,习《尚书》者均用《书集传》。《尚书》文词古奥,向称难读,沈注是书,一一必求其解,难免有曲为说解者,又因此书说解与朱熹之说间有出入,故后世多有订误诘难之作,如张葆舒作《尚书蔡传订误》、黄景昌作《尚书蔡氏传正误》、程直方作《蔡传辨疑》、余苞舒作《读蔡传疑》、陈栎作《书传折衷》等,于此书多有驳正。明洪武中修《书传会选》,于是书改定者凡六十六条,清初编《书经传说会纂》,于是书亦多所考订厘正。是书元邹季友为作音释。《书集传》淳璠十年(1250)由吕遇龙始刊版于上饶郡学,北京图书馆藏宋刻原本,题“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六卷《书传问答》一卷。”元至正十一年(1351)德星书堂刻本,内附邹季友音释,明正统十二年(1447)内府刻本,此外尚有元、明、清多种版本,详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十二卷,《或问》二卷。宋陈大猷撰。陈大猷,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年间进士,由从事郎历六部架阁。陈大猷所作《书集传》与《或问》,为《四库全书》录入者仅《或问》二卷,《书集传》未被录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陈大猷自序云:“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成此编(指《或问》二卷)。”《提要》称,“今《集传》已佚,存者惟此两卷。”大概《四库》所著录者,皆为清皇室内府藏书,仅有陈氏《或问》而缺其《书集传》,所以称《书集传》已佚。今《书集传》十二卷犹存完整之宋刻本,书后附有《或问》,与陈氏序中所言相合。本书首题陈大猷集传,前有纲领及书之始末,以及条例及进书上表录本,最后有“嘉熙二年(1238)三月日,从事郎前宣差充两浙路转运司准备,差遣臣陈大猷上表”等字样,知此书之宋刻本完成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本书博采众家之说,并参以己意,按照《尚书》经文的次序,先训释词义,然后概述大意。全书体例,基本上是模仿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本书在当时影响很大,然而《宋史·艺文志》却没有载入,只是叶氏《阁竹堂书目》和西亭王孙《万卷楼书目》加以著录。本书宋刻本中“匡”、“恒”、“贞”、“勖”、“”、“惇”等字皆为避宋朝各代皇帝讳而缺笔,其经文也与石经古本相同,可谓宋人版本之善者。

猜你喜欢

  • 读史图纂

    一卷。明俞焕章撰,管一骖删正。俞焕章,字文伯,一骖字左仲,都是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亥年,上起三皇,下迄明之神宗,各以世系、地域列而为图,共有图五十七幅。其中对各代割据政权,亦依各代附录,

  • 梦花杂志

    五卷。清李澄撰。李澄字练江,江都(今江苏江都)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道光年间在世。《梦花杂志》为笔记小说,前载自序云早年“闭门忧居,搜旧闻,采近事,随笔记之,以类从为十二册。”后原稿佚失,仅存其半,即

  • 省心杂言

    一卷。宋李邦献(生卒年不详)撰。李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为尹焞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焞亦因和靖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泌所编《

  • 西坡类稿

    三十九卷。清宋犖(1634-1713)撰。宋犖字牧仲,号漫堂、西坡。商邱(今属河南)人。宋犖为清初诗文家。有《沧浪小志》。此集共诗二十二卷,词一卷,杂文八卷,奏疏六卷。卷一至卷二十二为诗,卷二十三为词

  • 石洞遗芳

    二卷。明郭鈇编。郭鈇,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事迹未详。石洞山在东阳(今属浙江)邑治之南。南宋淳熙间,邑人郭钦止在洞旁建有书院,延师以训子弟。这里的山水名胜,陆游、陈傅良等多有题咏。郭鈇是郭钦止的

  • 樗林三笔

    五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所谓《樗林三笔》,即《樗林闲笔》、《樗林偶笔》、《樗林续笔》。全书共五卷,其中闲笔一卷,皆论息心养生之道;偶笔二卷,上卷多记讲学之语,下卷皆论史事;续笔二卷,皆引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淳化法帖

    十卷。宋太宗敕王著摹勒。王著,生卒年不详。字如微,授隆平主薄,官太宗侍书,殿中侍御史。善攻书。宋太宗曾购求古今书迹。让王著辨精识微,确定为法帖十卷,并摹勒上石,便是《淳化法帖》。唐《弘文馆帖》只是摹刻

  • 火龙神器阵法

    不分卷。明焦玉撰。焦玉无史传,始末不详。此书序题明永乐十年(1412),然书中杂有其后的内容,为后人所增益,亦未为可知。此书分总论、火器、火药三部分。总论论述火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大略言应利用地形、气

  • 诗乐和声

    十卷。朝鲜正祖撰。朝鲜自李朝建国后庙乐讹舛,以后历朝相沿。至正祖时始思复兴古乐。以《律吕正义》、《新法律数》等书为本,参证古今、稽考声乐。后又于奎章阁编纂诗乐之书,赐钟磬琴瑟于内阁,以修正乐学,编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