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程文集

二程文集

十三卷。《附录》二卷。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合撰。此集属名为明道程子、伊川程子。程颢字伯淳,自谓明道先生。程颐之兄。程颐字正叔,称伊川先生。程氏世居中山,后徙河南洛阳。二人曾就学于周敦颐,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其二人学说后为朱熹所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此集为颢、颐二人合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明道集》四卷、《遗文》一卷,《伊川集》一本二十卷,一本九卷。又《河南程氏文集》十二卷,二程共为一集,为建宁刻本。是宋世所传已参错不同。此本出自胡安国家,刘珙、张栻尝刻于长沙。安国于原文颇有改削,如《定性书》、《明道行述》、《上富公谢帅书》中,删落至数十字,又《辞官表》颠倒次第,《易传序》改为泝《祭文》改侄为猶子。珙等所刻,一以安国为主。朱子深以为不可,尝以书汦珙及栻,盛气诟争,辩之甚力,具载《晦庵集》中。后又有临川谭善心重为校刊,始与蜀人虞槃商榷考订,悉从朱子所改。其定性书、富谢二书所删字,亦求得别本补足。又搜辑程子遗文十六篇,遗事十一条,并朱子论胡本错误诸书,别为二卷,附之于后。惟伊川诗仅有三章。《河南府志》载其《陆浑乐游诗》云:“东郊渐微绿,驱马欣独往。舟萦野渡时,水乐春山响。身间爱物处,趣逸谐心赏。归路逐樵歌,落日寒山上。集中无之。地志多假借名人以夸胜迹,或许是好事者所依托。收入《四库全书》有目。

猜你喜欢

  • 音律节略考

    一卷。清潘继善(生卒年不详)撰。潘继善号本庵,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首先列举律吕损益上下相通之法,其次列正半变半诸律长短之法,再次列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最后列黄宫七管至应宫七管十二图,即《律吕新书

  • 禹贡九州今地考

    二卷。清曾廉撰。本书考《禹贡》水道以今地名证古州各为篇,先举其源流、变迁,后分列今地,条理很清晰。对于各种异说多折衷之,有的断以己意,大都颇有根据。比如《冀州篇》,释“梁山”不采取胡渭的龙门之说,而采

  • 政要论

    见《世要论》。

  • 通鉴注辩正

    二卷。清钱大昕(1728-1804)著。大昕字晓徵、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通经史、历算、地理、金石诸学,尤精校勘、音韵。治学

  • 夷陵州志

    十卷,拾遗一卷,明陈宣修,刘允、沈宽纂。陈宣,平阳人,官夷陵知州。刘允,荣昌人,进士。沈宽,弘治间贡生,官训导。考宜昌志,宋代有黄环《夷陵志》,载《宋史·艺文志》,元代有《硖州路夷陵志》,又有明初《夷

  • 羲里睡余编

    十卷。清张绶佩撰。绶佩字宴亭,河南信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县。平生好易学,历十数年乃成此《羲里睡余编》十卷。此书以图书为主,大抵以宋儒为宗。虽疏解较略,却不沿袭旧说,也不全依傍程朱,其解多出己意。唯见

  • 读道德经私记

    二卷。清汪缙(生卒年不详)撰。汪缙,字大绅,吴县(今江苏)人。乾隆贡生,通古文,游刃百家。著作除此书外,另有《汪子文录》。先人以《易》解《道德经》者,已有数家。汪缙亦以《易》释经。以“易”为“道”。他

  • 炳烛偶钞

    一卷。清陆锡熊撰。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乾隆辛巳(1761年)进士,壬午(1762年)召试授中书,癸巳(1773年)由刑部郎中改翰林院侍读,官主左副都御史。曾奉命编《通

  • 四六雕虫

    二十卷。明马朴(见《阆风馆诗集》)撰。此编以体类次,计赋一首、序五首、引三首、敕四首、表十首、障词十一首、启八十八首、请启四十二首、书四首、小简三十七首、疏词十一首、祭文十首、上染文五首、呈八首、状一

  • 宋诗钞

    一百六卷。清吴之振(1640-1717)编。之振生平详见《黄叶村庄诗集》辞目。本书是作者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抑宋”,故搜集宋代诗人专集,选刻此书,以展宋诗全貌,显“宋诗之长”。收诗人一百家(其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