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同异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载书自随,遍历关塞,周游四方,志图恢复。最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康熙时开明史馆,召征博学鸿儒,坚拒不出。炎武学识渊博,于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以及国家典制、礼仪风俗、兵农财赋、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治学极其严谨,注重实证,宁肯有疑而不臆断;著书撰文贵独创,反对依傍蹈袭;开清代朴学之风,对乾嘉考据学影响甚深。一生著述宏富,主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肇域志》等。《五经同异》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易经》、《尚书》,中卷《诗》、《春秋》,下卷《礼记》,附《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尚属于《小戴礼》中的篇目,若涉及《论语》的内容,就不能只称为“五经”了。此书广收前人旧说,不加个人的考证、论断,所以尚不能称为著述。据考证此书并非顾炎武所作,朱锡庚《跋语》又说到“亭林宗汉学,又以同异命名,亦未能櫽括是书之旨,始疑非亭林所订”。又顾炎武《日知录》于诸经皆有考证,而《五经同异》“既观其所采,皆与《日知录》有合”(朱锡庚《跋语》)。比如,“中帷卦变”、“九族”、“西伯戡黎”、“微子之命”四条两书同题,“中帷卦变”条,引证苏轼、王炎之说,“九族”条,引证《路史》之说,两书基本相同,后面两条却又完全不同。另外,《五经同异》下卷引用了万斯大、汪琬的治经之论。汪琬的观点载于《钝翁类稿》(刊于1675年),炎武可得一见;而万斯大的观点载于《礼学四书》,此书刊于斯大卒后,炎武安得见之?可见此书并非炎武所作,纯属后人托名。此书有清嘉庆年间常熟蒋氏省吾堂刊本,彭元瑞校清抄本,以后又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县朱氏刊亭林先生补遗十种之一,《清史稿艺文志》亦已著录。

猜你喜欢

  • 铜马编

    二卷。明杨德周(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官历古田、高唐知县。著有《淡圃芋记》。此集为其崇祯中为福建古田知县入觐京师,往返记

  • 太原府志

    ①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

  • 水牛经

    三卷。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生平事迹不详。书中序称: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7)八月,收得一水牛有病。造父奏言,水牛与黄牛形貌相同,但治法不同,若依黄牛用药治疗水牛,则错。于是造父编辑此书,书中共有四十

  • 古洪范

    一卷。宋贺成大撰。成大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古洪范》书前有自序。成大认为,《洪范》一篇自“三、八政”以下之经文紊乱无次第,因援朱熹《大学》分经、传之例,将“九畴”的每一畴各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以禹所

  • 青藜馆集

    四卷。明周如砥(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周如砥,字季平,号砺斋,山东即墨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著有《青藜馆集》。是集刊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凡四卷,其中

  • 孝经附刻

    一卷。清温汝能(详见《孝经约解》)编辑。是书附刻于温氏自纂的《孝经约解》后,凡孝经古文宋本一篇,日本信阳本孝经古文一篇,朱熹《孝经刊误》本一篇,吴澄校定孝经古今文一篇,吴元徵孝经古今文考一篇。以上诸篇

  • 宋词三百首

    朱祖谋(1857-1931)编选。朱祖谋,原名孝臧,字古微,一字藿生,号讴尹,又号上强村民,即强村,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名进士,历充国史馆协修、累迁礼部侍郎。后隐居苏州。早岁工诗,四

  • 圣门志

    六卷。明吕元善(生卒不详)撰。吕元善,字季可,号冠洋,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贡生,官至山东布政司都事。《圣门志》记载孔氏诸家世系、孔门弟子及后代理学诸儒事迹,分圣门

  • 织斋集钞

    八卷。清李焕章(1614-1688?)撰。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乐安(今山东博兴)人。明诸生。入清后,弃科举功名而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南北。好读佛书,喜作古文。与侯方域、王猷定、陈弘绪并称“四家”,周

  • 四书集义精要

    二十八卷。元代刘因(1747-1293)撰。刘因字梦古,一名駰,自号静修,元代理学家。雄州客城(今河北徐水东)人。不仕于元,隐居乡间,潜心学问。其理学思想宗朱子,但羼入了陆学。对于理学的传播及元代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