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十一卷。《卷末》一卷。清黄遵宪(1848-1905)撰。遵宪字公度,另号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嘉应(今广东梅州)人。其父黄鸿藻为咸丰六年(1856)举人,官累户部主事,广西思恩知府。黄遵宪同治六年(1867)中秀才,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应顺天乡试中举。同年聘为驻日使馆参赞,次年赴任。受日维新思想影响。光绪八年(1882)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光绪十五年(1889)任驻英使馆参赞。光绪十七年(1896)调任驻新加坡总领事。甲午战争后,奉调回国,加入强学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向光绪皇帝面陈变法之见。改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员,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创办时务学堂、《湘学报》、南学会、湖南不缠足会。戊戌变法后,因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帮助,仅以身免,被革职放还原籍。后以著述,办学终生。遵宪为诗主张革新,认为:“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人境庐诗草〉自序》。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梁启超称:“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饮冰室诗话》)著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是书内容以年为序。卷一为同治四年至十二年,录诗七十二首;卷二为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三年录诗五十五首,卷三为光绪三年至七年,录诗四十八首;卷四为光绪八年至十一年,录诗三十二首;卷五为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录诗二十七首;卷六为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录诗六十九首;卷七为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录诗五十七首;卷九为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录诗一百三十六首;卷十为光绪二十六年,录诗七十六首;卷十一为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录诗十九首。卷末录原跋及诗话(上、下)。在诗作中一则表现他的变法维新思想,一则表现他的纯熟创作技巧。是书传世之本有日本国明治四十四年(1911)铅印本,一九三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另有一九三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钱萼孙笺注之“笺注本”,有古典文字出版社1957年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本。

猜你喜欢

  • ■■亭集

    三十二卷。《后集》十二卷。清祁隽藻(1793-1866)撰。祁隽藻字叔颖,一字淳甫,后改为实甫,号春甫,晚号观斋,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初,以

  • 隶法纂要

    十卷。清项怀述(生卒年不详)编。怀述字惕孜,歙县(今属安徽)人。此书号为顾蔼吉《隶辨》的改编本。卷一至卷八改顾氏之以韵分卷为以偏旁分部,于顾氏原书所录隶体之外一字未增,只是依照《康熙字典》部首另行编次

  •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

  • 魏石经尚书残字

    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清马国翰辑。此卷亦取自《隶释》。宋皇祐中,洛阳苏望得拓本於故相王文庄家。摹刻其存字,题名为“左氏遗字”。到了清代,武进人臧琳、阳湖人孙星衍以《左传》与之相校,发现其中有《尚书

  • 通鉴纂要

    即《少微通鉴节要》。

  • 故宫普通书目

    六卷。清江瀚编。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除善本、观海堂、方志、满文各库之外,存于四库及丛书五库的普通书籍的简目,其依四部编排,著录书名、卷数、撰者、版本、册数,有重复的殿本而存入普通书库者亦收入。有民国二

  • 唐诗纪

    一百七十卷。明吴琯(生卒年不详)编。吴琯,漳浦(今属福建)人。隆庆辛未进士,曾校刊冯惟讷《古诗纪》。是书亦循其体例。其初唐、盛唐诗已先刊行,故此书仅只一百七十卷,实非完书。卷首有李维桢序及方沅序。其书

  • 陶情稿

    四卷。明易恒撰。易恒,字久成,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应荐至京,以老罢归。此编诸诗以古今体类次,既无纤巧秾媚之失,又无刻画雕虫之述。在明初吴中高杨诸杰外,别成一派。人谓:“五言古体优柔

  • 春秋左传注解辨误

    见《左传注解辨误》。

  • 春秋不传

    十二卷。清汤启祚撰。启祚字迪宗,宝应(今属江苏)人,著作还有《杜诗笺》等。作者以“不传”为书名,意谓此书于《左氏》、《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四者之间无所专从,然而考察此书所说,其不从者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