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修身西学

修身西学

十卷。意大利高一志(?-1640)撰。高一志字则圣,初名王丰肃、王一元,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到中国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当反教运动时他与曾德昭均被捕入狱,于1617年被逐到澳门,教会在南京的房产财物均被没收。1624年他改名高一志,潜入山西绛州传教,一年之中就施洗三千二百余人,最后死于绛州。他一生编撰大量有关童幼教育方面的书。著有《空际格致》等书。《修身西学》曾名为《西学修身》。学分二派,一曰性理之学,一曰义礼之学,专述义礼之学。卷一记述人物向趋好美,好美共分三种,一种于神,一种于身,一种于外。卷二记述人物有四所以然。即作、模、质、为。为有二,其一宗为,其二属为,宗为者全生之福之终。卷三记述人之动行,人由形神结成,神备三司以通五官,即司记、司明、司爱,司爱独为自主之司。卷四记述诸情,司欲之情有六,即爱、欲、乐、恶、避、忧,司岔之情有五,即望、失志、惧、敢、怒。卷五记述动行之善恶。卷六记述德,德之宗品有二,其一灵德,其二习德。灵德有三,即廉、毅、义。合知以行之智曰四宗德。卷七记述智德,智有二,其一从性之智,其二超性之智。卷八记述廉德,其枝有四,即节食、节饮、节色、节狎。廉之属德又有四,即砥持、良善、哀矜、敛戢。卷九记述毅德,毅之属德有四,即宏德、宏施、含忍、恒久。卷十记述义德。义有两方面,一是公制之义,二是相施之义。施义又分二枝,即颁施、平施。颁施之义属有二,即酬义、罚义。平施为务,多由约契。又义之属德有九,即敛、崇、仁、弟、孝、感佩、真实、和、好施、行权。以上内容贯穿全书,均属西方伦理学,这说明明末清初耶稣教西方伦理学已输入中国。版本有土山湾印书馆重刻本。

猜你喜欢

  • 赵饴山全集

    五种,三十七卷。清赵执信(1662-1744)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山东益都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右赞善。因于“国丧”期间观演《长生殿》被革职。其全集五种为《饴山诗集》二

  • 春王正月考

    二卷。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今属福建)人,元末著名经学家。泰定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以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读学士。史称元故官来京者,危

  • 陈问山行述

    一卷。清陈玉章编。此书所述为陈克让(?-1853)事迹。克让字谦吉,号问山,奉天承德(今属河北)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十府粮储道。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

  • 冬青馆甲集

    六卷。《乙集》八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字春治,号秋水,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庆九年(1804)副贡,官武义教谕。肆业诂经,于经史及地理、水利、乐律、步算六书、音韵、篆隶、金石,莫

  • 娱书堂诗话

    卷。宋赵与虤撰。赵与虤,字威伯,为宋太祖10世孙,但居里及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亦无从可考。著有《娱书堂诗话》,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四卷足本,但已亡佚。是书成书于南宋中期。书中

  • 史学璧珠

    十八卷。明钱应充(生卒年不详)撰。钱应充字子美,绍兴(今属浙江)人。此书分类隶事,皆以坊本《纲鉴》为主,又摭采类书以补益,内容皆集为偶句。中分天地、灾祥、君道、臣道、伦理、品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 合声简字谱

    一卷。劳乃宣撰。先是有宁河王照(1859-1933)撰《官话合声字母》一书,并于京师创立“官话字母义塾”,由其门人王璞担任教员,推广王氏所创字母。劳氏与王照见解一致,认为中国方言种类繁多,近世交通日便

  • 历代宰辅汇考

    八卷。清万斯同(1638-1702)撰。万斯同,字季野,浙江鄞县人。黄宗羲学生,精史学。南明鲁王监国,授户部主事。康熙十七年(1678)拒应博学鸿儒科,次年以布衣与修《明史》,不受俸,不署衔,前后历十

  • 东征集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

  • 栖霞小志

    一卷。明盛时泰撰。盛时泰,字仲交,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嘉靖中贡生。著有《牛首山志》、《献花岩志》,俱甚罕见。明代焦罽曾刊行此志,传世颇稀,至清嘉庆中南京甘氏重将此志付梓,孙氏复取甘氏刻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