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偏旁溯原

偏旁溯原

二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宦于湖南。是书专论隶书之变,谓今之楷古之隶也。体从篆变,而改易增减,以求美观。故偏旁多失六书之义,如“火”字在下改为四点,而“鳥”、“焉”、“爲”、“燕”、“魚”、“無”、“烹”等字,皆非從“火”也;“目”字在上作“四”,而“蜀”、“買”、“罵”“罪”、“罷”等字,皆非從横“目”也;“”不成字,凡从“”者皆隶之变;“西”不成字,凡从“”者皆隶所变。如“春”字本从“艸”从“日”“屯”声作“”;“泰”字本从“水”从“”“大”声;“票”字本从“”省声作“”,“粟”字本从“”从“木”作“”是也。又有隶变之字,形同而音义各殊者,如“”之与“”则隶书不别,“悻悻”之字从“”,“执”之字从“”是也。但观隶形,何由知其偏旁所从,而应属某部形声会意乎?世俗不知作楷字,“鸟”字下四点作“火”字正写,“鲁”、“者”、“智”字正写作“日”,“爵”、“舜”、“觅”等字正写作“爪”,自谓从古,未肯寻绎六书根本,妄希古雅之名,而不知其大谬也。吴氏此编,就是这样取眼前常用之字而偏旁介乎疑似之间者,为之诠释注明。学者由此推之,取今字之偏旁改变者与许氏《说文》参校之,自可寻流溯源,援古以证今。是书有吴氏家刻本。

猜你喜欢

  • 崔氏政论

    一卷。汉崔寔(?-约170)撰。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又字元始,涿郡安平(在今河北安平县)人。官拜尚书之职。《隋志》著录崔寔《正论》五卷,《旧唐志》作《政论》五卷。《正论》、《政论》不过是同书异名而已

  • 切音捷诀

    一卷,附《幼学切音便谈》一卷。清郦珩撰。珩字伯行,浙江诸暨人。是编专论切音,图说结合,取便于初学,故曰“捷诀”。首论反切法、定反切法、论切字法,次列“切字指掌图”,次即“四声图”。首论云反切法初起,古

  • 和靖集

    八卷。宋尹焞(1061-1132)撰。尹焞字彦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尹源之孙,少从程颐学。曾应试举人,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不对而出,终身不就举。靖康初(1126),因仲师道荐,召至,又恳辞还

  • 孔易

    七卷。清孙承泽撰。承泽字耳北,号退谷,北平(今北京)人。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其著作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孔易》等。此书认为学易者求解于三圣,不如向孔子求解。孔子于易无一字不

  • 四婵娟杂剧

    一卷。清洪(1645-1704)撰。洪生平详见《长生殿》(辞目)。洪开始戏剧创作,为时很早,在《长生殿》之前就写过不少剧本,共有八种,现存的只有此《四婵娟》杂剧。《四婵娟》与徐渭的《四声猿》体制相仿,

  • 放猿集

    一卷。《桐江集》一卷。《江山风月集》一卷。附《船庵词》一卷。清潘曾沂(1792-1852)撰。潘曾沂,原名遵沂,字功甫,别号小浮山人。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五应礼部试而不第。道光五

  • 天潢玉牒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主要记述明太祖历代世系,以及太祖出身寒微、起兵、登极后事。其书略以编年为次,凡皇后、太子、诸王谥号封爵,都一一详列。据考,此书成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故有些记载与史实不符,不足据为实录

  • 济南先生师友谈记

    见《师友谈记》。

  • 毛诗述义

    一卷。隋刘炫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人。生卒年不详。《隋书》及《北史》本传皆载牛弘曾在大业初年引炫修律历并纳言杨达举炫博学有文章,遂得以除太学博士,后以品卑去任。还家不久因盗

  • 汉石经残字证异

    一卷(家刻本)。清孔广牧撰。广牧字笠塘,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此书卷首有仪征刘寿曾序。刘序认为,汉熹平石经,其文字与经典文字密切相关。就残字稍完备者而言,《尚书》则是东晋古文未出以前之本。《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