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明杂剧

元明杂剧

二十七卷。编者不详。此集边栏不一,板心凌乱,剧本编次无序,当非成书于一时,或为书商汇集散卷而成。集中共收元、明人杂剧二十七种。其中元人杂剧十九种,为乔吉三种,曰《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白朴二种,曰《墙头马上》、《梧桐雨》;石君宝一种,曰《曲江池》;张寿卿一种,曰《红梨花》;石子章一种,曰《竹坞听琴》;杨梓一种,曰《豫让吞炭》;尚仲贤一种,曰《单鞭夺槊》;郑光祖一种,曰《王粲登楼》;无名氏八种,曰《酷寒亭》、《还牢末》、《梧桐叶》、《罗李郎》、《蓝采和》、《刘行首》、《野猿听经》、《赤壁赋》。明人杂剧八种,为周宪王(朱有燉)三种,曰《香囊怨》、《继母大贤》、《团圆梦》;叶宪祖二种,曰《寒衣记》、《骂座记》;贾仲明一种,曰《对立梳》;罗贯中一种,曰《风云会》;无名氏一种,曰《误入天台》。此集中有十八种与陈与郊所编正、续《古名家杂剧》(残本)相重,两相比勘,知此本与陈书当为一本。此集中凡与顾曲斋本相重之剧,曲文皆同,可知此集亦依原本刊刻。集中所收《豫让吞炭》、《赤壁赋》、《野猿听琴》、《寒衣记》、《骂座记》等五剧,仅见此本,尤为珍贵。此书原本为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所藏,后有江南图书馆影印本。又,近人曾据《古名家杂剧》残本整理出版,也称为《元明杂剧》。

猜你喜欢

  • 庄子注

    十卷。西晋郭象(?-312)撰。郭象字子玄,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西晋哲学家。郭象少年时有才华,明事理,常闲居在家,以文论自娱,后曾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郭象好老庄之学,善于清谈,《晋书·郭象传》载

  • 思古斋石刻

    一卷。疑为宋蒋永仲刻,后有明张登云跋,记述此石刻来源经过。该石为明嘉靖八年(1530)村民耕地掘得,《兰亭序》和《黄庭经》分刻于石的两面。帖首有“思古斋石刻”五篆字;《兰亭序》首有“唐临绢本”,尾有“

  • 汝南圃史

    十二卷。明周文华撰。周文华,字含章,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汝南圃史》一书。书前有万历庚申(1620)年间陈元素序言一篇,又有周氏自序一篇,周氏称因其所见《允斋花史》所记并不

  • 春秋质疑

    ①十二卷。杨于庭(生卒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经学家,诗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中。除此书外,有《杨道行集》。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而作。丘应和《序》称,杨氏“于六

  • 古今谚

    一卷。宋周守忠(约1208年前后在世)撰。周守忠,字不详,号庵。生卒年及生平均不可考。著有《养生杂纂》、《姬侍类偶》等。《古今谚》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采摘古今俗语,又获得一部分近时常语,很有激发启迪道

  • 光绪临朐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姚延福修,邓嘉缉、蒋师辙纂。姚延福字介生,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监生出身,光绪七年(1881)任临朐县知县。下车伊始,即留意一方故事,研求其利弊而予以变革。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一

  • 潜斋医书五种

    二十六卷。清王士雄(18081867)撰。王士雄字孟英,又字梦隐,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祖王学权通晓医理,撰《医学随笔》,后改为《重庆堂随笔》。祖父王永嘉、父亲王仓曾加以整理、

  • 四字经

    一卷。意大利艾儒略(详见《万物真原》)撰。《四字经》是一部撰述耶稣教类之作,全书体例仿《三字经》,历述天主教理及其经文传说,是为启蒙者诵读之本。书后附有李奭于1663年时作跋,初刻于崇祯十五年(164

  • 春秋左传地名考

    一卷。附录一卷。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六年(1511)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时充经筵讲官。父廷和为首辅,以议礼忤世宗,乞休去。

  • 春秋贯

    不分卷。清于大鲲撰。大鲲,古瀛(今河北河间)人。该书意在贯通《春秋》经义,折衷众说,不主一家之说。有乾隆癸巳(1773)听雨山房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