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古微

六书古微

十卷。近代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又字奂仿,号直山,又号渔水,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吏部主事。反对戊戌新政与辛亥革命,被镇压。学博而精,治学一宗许慎、郑玄,对经学、小学、碑版、摹印均有研究,著作甚丰,举其要者有《周礼郑注改字考》、《春秋三传人名异文考》、《说文解字故训》、《六书古微》、《同声假借字考》、《说文读若考》、《说文籀文考证》、《隋书经籍志考正》、《古器释名》等。是书前六卷为正论,阐释六书,依许慎排列次第,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各一卷;后四卷为余论,卷七为《说文》重见字及有部无属从字例,卷八为《说文解字》阙义释例,卷九为释“鼓”、“奚”、十干、“人”、“笑”、“”诸字之义,卷十为假借即本义说。如何评价是书,《续修四库提要》载以二稿,针锋相对。冯汝玠云“核其全编所说,独出心裁,别下己意,虽有特殊之解,实多为偏执之词。盖由自视太高,自信太深,欲一扫乾嘉以来诸家之说,而其识不足以副之。所以视乾嘉以来诸家之说,其坚僻且有甚矣。”而其从子叶启勋云:“德辉此书,于指事象形之字,辨之甚明;于同字假借、同声假借引申最洽。是皆治小学、读说文之人,自来未经深考者也。后附《释人》、《释笑》、《释》诸篇,皆前人未经道过,开辟蚕丛,信许氏之功臣矣。”笔者则不敢苟同,以为六书被叶氏辨得纠缠不清,几无可取之处。唯所谓“有部无属从字”,自来鲜有解说,是其独到之处。是书光绪中叶氏观古堂自刊,民国五年(1916)重刊,是为《观古堂所著书”本。

猜你喜欢

  • 左传撷华

    二卷。清林纾(1852-1924)撰。林纾字畏庐,一字琴南,别号冷红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学者。生平译著很多,以诗、古文辞见称于时。所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等书行于世。

  • 潜虚发微论

    见《潜虚》。

  • 北郭集

    ①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

  • 罗洋文集

    一卷。清郭焌(1714-13755)撰。郭焌字昆甫,湖南善化人。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乾隆九年(1744)举人。官国子监助教。郭焌制艺有名于时,所著罗洋草诗文一时为人传诵。此其所著古文辞赋,为序

  • 读晏子春秋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陶氏此书是他读诸子札记的第七种,其中颇有可供参证的地方。如《晏子春秋》原文中“请使之示乎”句,“乎”当为“子”之误;“寡人一乐之”句,“一”当为“美”之误;“其不为穴者”句,“穴”之

  • 汉碑经义辑略

    二卷。清淳于鸿恩撰。鸿恩字君锡,又字稚鹤,山东省黄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首有其师丁凤池序,书中曾多次录其说。后有鸿恩自跋,据此可知他曾辑《汉碑引经异文考》八卷、《汉碑通经姓氏表》一卷。此书将汉

  • 梅禹金集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撰。梅鼎祚著有《才鬼记》等。是集为其诗集,分《庚辛草》四卷、《与元草》八卷、《于宁草》八卷。《四库全书总目》撰者称:梅鼎祚辑《八代诗乘》,又辑《古乐苑》,于诗家正

  •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

  • 历代寿考名臣录

    不分卷。清洪梧编辑。该书录西周至明代七十岁以上且官至卿位以上之臣。由于采录仅依据正史,故不无遗漏,而名臣中亦有碌碌无为者。书中有洪梧序,作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现有文学山房活字印本。

  • 楚辞音

    一卷。隋释道骞(生卒年不详)撰。《隋书·经籍志》叙曰:“隋时有释道骞,喜读《楚辞》,能为楚声。音辞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周祖谟《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一文,考证道骞乃智骞。其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