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

九卷。清代居士、学者彭际清,一名彭绍升撰。彭际清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际清乃是“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他的侄儿希涑初发愿成际清想编成有关吴修持净土者事迹一书的志愿,际清便为之发凡起例,指导撰述,编成此录。《净土圣贤录》一书,为传记体佛书。全书共分十科:即净土教主第一,录阿弥陀佛;阐教圣众第二,录观世音菩萨等九位圣众(以上第一卷);往生比丘第三,录慧远等二百五十二人,附见慧持等二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六人(以上第二至第六卷上半卷);往生比丘尼第四,录慧木等十一人(以上第六卷下半卷);往生人王第五,录乌苌国王一人;往生王臣第六,录七万释种与刘程之等三十三人,附见王仲回等八人,(以上第七卷);往生居士第七,录差摩竭等七十一人,附见沈宏等五人,共七十六人(以上第八卷);往生杂流第八,录张钟馗等十七人;往生女人第九,录书提希夫人等七十九人,附见韦提希的五百侍女;往生物类第十,录鹦鹉等三物(以上第九卷)。引用材料多达一百三十余部,还有僧素风、鹤峰、旅亭等十一人的口述材料。每传之末多注明引文出处,以备学人查对。本传的的特点是:一、一改以前以中国僧人为首,不问净土源流之缺欠,而是注重探本穷源,人物不限东西。所以首标教主阿弥陀佛,以源远渐当世序顺记录。二、本录理论与事迹并录,足以概观传记人物全貌。三、本书采取“庸行”与舍身并录做法,使所收人物类别更为齐全。四、本录以教义为准,凡不合教义之人物,概不收录,更集中地体现了净土宗的人物。五、本录不以一言一事之失,而舍其人物不录,而是“对各人行事以末后为凭,不论既往之失。”六、人、物平等兼收,体现了佛法平等的教义。此录可称得上是以前各种往生传录之大成。此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史稿·艺文志》,清乾隆四十八年二林居刊本。

猜你喜欢

  • 乾坤正气集

    五百七十四卷。清姚莹(1785-1853)辑,顾沅补。姚莹,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安徽桐城人。著有《康輶纪行》、《中复堂全集》。顾沅,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集为历代文章总集。系本着弘扬“正气”精神

  • 蚕桑实济

    六卷。清刘辅庭(生卒年不详)撰。刘辅庭曾多年从事养蚕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广仁堂根据刘辅庭的经验编成《蚕桑实济》一书。《蚕桑实济》共六卷,卷一为树桑捷验,卷二为育蚕预备,卷三为育蚕切忌,卷四为育蚕

  • 大学纬注

    一卷。清钟颖阳撰。颖阳欲以由孔子删定的《诗》、《书》、《易》、《春秋》为四经,以由诸贤所论述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四纬,是书乃四纬中第二种,所以名为《纬注》。卷首有颖阳自序及绪言,

  • 孟子读本

    二卷。清王汝谦(1777-1855)辑评。汝谦字六吉,号益齐,河南武陟人。著有《四书记悟》、《尚书管窥》、《五子论文》、《省过斋文集》等。是书首有汝谦自序,称“协用席先生,讲孟子不屑于字句,但指其握要

  • 金堂县志

    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惟杰纂修。谢惟杰,字兼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任金堂县知县长达十年之久。谢维杰任知县后,见志久失修,遂博稽故籍,网罗旧闻、汇集成志书一部。《金堂县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

  • 投笔肤谈

    二卷。旧题西湖逸士撰,何守法撰音点注。二人仕履,生卒年皆不可考。或谓同为一人,明嘉靖至万历间人。西湖逸士称此书述作之缘由:“余目击时艰,不欲自限于博士业,遂励志武事,间尝亦仿《孙子》之遗旨,出一隙之管

  • 马氏家刻集

    七种,三十卷。不著辑人姓名,当系马氏族人所编。有明马孟祯一种,《奏略》一卷。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万历年间进士,任分宜知县,升御史;出为广东副使,又擢为光禄寺少卿,旋改太仆。其九世孙清

  • 大中尊注集解

    四卷。清韩浚编辑。韩浚字次山,安徽新安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三卷,大旨宗朱注,章有全旨,节有节旨,又逐句作解,以浅语说理并注重虚字及神气。解《中庸》尤晓畅。是书见解不尽主四大支之说,而条理分析

  • 尚书偶记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为汪德钺读《尚书》时偶有所感辄形诸笔端,最终合为一卷以成本书。虽为信手拈来,其中仍不乏妙论。比如汪氏根据《尚书》中对人的称谓来论二典,谓“格于文祖”以前称舜,到了“十有二牧”之后,

  • 酿川集

    十三卷。清许尚质(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许尚质,字又文,一字小讷。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本集有赋一卷,杂文二卷,诗二卷,词五卷。宋祖煜序云:“尚质少而业诗,亦喜饮饱,指邑中所谓沈酿川者自号,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