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二楼

十二楼

十二卷。清李渔(1611-约1679)撰。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因戴笠泛舟以遨游四方,改名渔,号笠鸿、笠翁、笠道人,别署觉世稗官、新亭樵客、湖上笠翁。清初戏曲理论家、小说和戏曲作家。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雉皋(今如皋)。明末崇祯年间曾应乡试落第,清朝建立后无意于仕途,居家杭州、金陵,刻书卖文为业,并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著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与诗词、史论等合编为《一家言全集》,传奇有《笠翁十种曲》,短篇小说有《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和《十二楼》,另有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每卷演一个故事,计十二个故事。每篇长短不一,在以楼为名的总题下又各分回目。短的如第二卷《夺锦楼》仅一回,长的如第七卷《拂云楼》有六回,多数为三四回。每篇小说内容各自独立,但各篇皆以一座楼作为开展故事的环境背景,故取《十二楼》为总名。作者又有醒喻世人、使人迷途知返的创作意旨,故又仿冯梦龙之“三言”而题为《觉世名言》。十二卷的总题分别为:《合影楼》、《夺锦楼》、《三与楼》、《夏宜楼》、《归正楼》、《萃雅楼》、《拂云楼》、《十卺楼》、《鹤归楼》、《奉先楼》、《生我楼》、《闻过楼》。故事以婚恋题材为主,演述才子佳人的璧合。在对青年男女爱情波折的描写中,批判了封建礼教、门第观念、嫌贫爱富的市侩哲学等陈腐意识,肯定了青年男女挣脱束缚、追求婚恋自由的斗争。有些故事对于统治集团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和残暴本质也有揭露和鞭挞,如《萃雅楼》描写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了满足自己贪恋男色的变态私欲,与宦官勾结把青年权汝修阉割的暴行;另如《鹤归楼》指责了帝王选妃搜刮民间美女的荒淫行径。故事中也杂有少量色情描写及封建说教等庸俗成分。该书的某些故事情节虽对别家小说、传奇也或有借用,但基本是作者自己创作,并非《三言》那样多是整理加工。作者在情节上立意求新,小说内容切近世俗生活。情节曲折,往往出人意外,语言活泼而富于情趣,充满喜剧色彩,在明清小说中显示了独特风格。该书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广顺堂刊本,乾隆消闲居刊本,上海图书馆藏英秀堂刻本,上海亚东图书馆汪协如标点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出版萧容标校本,书后附有《李渔论创作》、《李笠翁与〈十二楼〉》(孙楷第)、《关于〈十二楼〉及其小说风格的评论》等研究资料。另有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校点本。

猜你喜欢

  • 桃花源集

    ① 一卷。宋姚孳(约1106年前后在世)编。姚孳,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元祐六年(1091),补武陵(今湖南常德)令。因道士龚元正所辑古石刻文及诸家题咏辑为是编。前有自序,称:“沅水去牂柯

  • 礼记审议

    二卷。清叶大庄(?一1898)撰。叶大庄,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临恭,号损轩,室名有小玲珑阁(有《小玲珑阁词》)、曼殊庵、偕寒堂(有《偕寒堂校书记》)、写经斋(有《写经斋》文稿等),一作写经堂。同治

  • 金陵古金石考

    一卷。明顾起元撰。顾起元,字太初,江宁(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文庄。该书著录顾于金陵(今南京)所得古金石,按年代次序编撰,每器、石各记录所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弘历敕编此书,命金简(详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掌其事。武英殿为清宫殿名,凡官修各书均在此校刊装潢,“聚珍”二字则为高宗赐

  • 御题高义园世宝帖

    四卷。清范来宗(1737-1817)刻。范来宗,字翰尊,号芝岩,一号支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范仲淹后裔。乾隆四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范来宗善于行楷,且工诗画,有《洽园诗稿》等。该法帖中范氏有自

  • 涂子一杯水

    五卷。明涂伯昌(约1645年前后在世)撰。涂伯昌,字子期,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三年(1630)举人。是集取名“一杯水”,其自序称:“取淡然无味之义。”集中多参杂释、老之说。其书《唐武宗毁佛复僧

  • 随园诗集

    十卷。《附录》一卷。清边连宝(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边连宝字赵珍(一作肇珍),号随园,任邱(今河北任丘)人,生卒年均不详,年七十四岁。雍正乙卯(1735)拔贡生,廷试第一。乾隆丙辰(1736)荐举

  • 周易录疑

    无卷数。清陈绰撰。陈绰字文裕,福安人。此编采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上下经只标卦名,《系辞》、《说卦》标明章次,《序卦》、《杂卦》则只标篇名而已。所解都是循文生义,几乎没有考证。每条之下多有标“惇附”二字

  • ■崖考古录

    四卷。清钟怀(1761-1805)撰。钟怀字保岐,号崖,江苏甘泉(今扬州市)人。诸生,嘉庆甲子举优贡生,未及廷试即卒。与阮元、焦循友善,共治经学,旦夕讨论,务求于是。本书前有阮元、阮亨二序,又有焦循所

  • 周易董氏章句

    一卷。辑佚书,魏董遇撰,清马国翰辑。董遇字季直,建安初年举孝廉,明帝时官至大司农,其事附于《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陆德明《经典释文》称,有《董遇章句》十二卷。《隋书·经籍志》载,魏大司农董季直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