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华严孔目章

华严孔目章

八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孔目章》全称为《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简称《孔目章》。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的论释,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五教,认为《华严经》教理最高,属于圆教。后经法藏等人继承弘阐,遂成为华严宗五教判教理论的基础。全卷共有一百四十八门,卷首目次误作一百四十一门,并漏掉了业稠林章,错将三聚行稠林章和成就章合为一目。目次上虽载有华严经一部音义一目,但文中却无此内容。第一章、科简经意立渐顿圆三教。第二章、显教分齐,开渐教为始终二教,以小教而成五教。第三章,解释三种五乘,十种三乘,及诸乘性位,首开贤首一乘教义分齐章之先河。卷未以同别二教融会三乘,显一乘之妙趣,又以璎珞本业梵纲,显华严教乘分齐。于释第二会中,神佛仪式章主礼敬诸佛,乃为普贤行愿之首。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处诸章,明辨融通,立有八种无为,即百法中六种无为,据三性开真如无为。于卷二中以十门立唯识章。于卷五中以七门明往生义,最为精到。余则在第三会中释解行损益,在第五会中释顺善法数秘密真如,在第六会中释十地十愿三聚戒、十恶业、四静处八禅,和烦恼业习气,果德自在相海,在第七会中释回心贤圣四十五知识。此论章言正理顺,论及教理,唯弘华严,是研究华严宗比较有价值的史料。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尺牍新语

    二十四卷。清徐士俊(1602-1681)、汪淇同编。徐士俊原名徐翔,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属浙江)人。明末清初戏曲家,善画工诗。明亡后隐居山水,家境贫寒。著有《洛水丝》、《春波影》杂剧、《雁梅说》、

  • 稚学

    不分卷。泰西莫家珍(生卒年不详)撰。莫家珍国籍未详,仅知为外国人,女医士,曾在山东行医。此书前半部分为译文,后半部分为原文。原文有子目而无章节,译文分为十二章。内容为论述微生物之学说。书前有莫家珍自序

  • 文武金镜律例指南

    十六卷。清凌铭麟撰。凌铭麟,字天石,浙江杭州人。本书专为初入仕者所撰,以使其了解居官从政之各项事宜。书成于康熙二十年(1681)。书中详细记载了文武百官之仪注、品级、职掌,以及居官莅任所应注意的各项事

  • 学宫辑略

    六卷。清余丙撰。余丙,字敬捷,禺州(今广西北流县东南)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记载清代学宫所祭祀的孔子以及从祀的颜子、闵子等先贤先儒事迹及世系里居等情况。祀于崇圣祠的孔子先人,亦记录其言行。一度祀

  • 王阮亭行述

    一卷。清王启涑、王启汸、王启所述。启涑等三人俱为王士祯(即阮亭、详见《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之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系蓝印,当是士祯初卒之时,以讣同人所用。惠栋注补士祯自撰年谱,未见此书。故书中所

  • 清河书画舫

    十二卷。明张丑(1577-1643)撰。张丑原名谦德,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甫、号米庵。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张丑善鉴藏,知书画。除此书外还著有《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南阳法书表》、《清

  • 山居清赏

    二十八卷。明程荣(生卒年不详)撰。程荣字伯人,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南方草木状、禽虫述等十五种,其中除茶谱一种为程荣所自撰外,其余均为采摭他人之作,且很少考证。此书为农圃之书,有一定

  • 包公案

    见《龙图公案》。

  • 袁文笺正

    十六卷。《补注》一卷。清袁枚(1716-1798)撰。清石韫玉(1756-1837)笺。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初进士,改庶吉士。

  • 簠斋尺牍

    ①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本书以册记,书中所录各信,均为陈氏与吴大澂讨论金石的函件。信尾所署年月,起自同治元年(1863),至光绪五年(1879)。信中所考订商榷者,